禄丰县仁兴镇中心小学王云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广大农村已经实施数个年头。作为一名一线农村小学教师的我,通过不断学习与反思,进一步认识到农村教育资源虽然比不上城市,但学生依然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谈几点体会。
体会一:转变教学方式,在猜想与操作中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名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再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没有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不能学习数学的。所以,教学数学应该体现知识形成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猜想、假设、尝试、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譬如,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把三张饼烙熟,每次只能烙两张,每张饼要烙两面,每面要烙三分钟,至少要多少分钟才能完成?”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我首先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假设。每个小组成员把自己都假设成一名厨师,从若一张一张地烙好,一个饼需要的时间,两个饼需要的时间,三个饼需要的时间来立表,填写所需时间;四人小组合作时,再用3个圆片代替饼,桌面代替平底锅,进行动手操作,归纳出至少需要9分钟。然后用4个圆片至9个圆片进行操作,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后得出:单数饼先拿出3张饼进行优化组合,至少用时9分钟,其余的2张、2张的烙,这样用时最少;双数饼则2张2张的烙,所需时间是最少的。最后,学生通过表格观察得出最节约时间的方法。
体会二: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动力,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前提,也是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点的移动》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他们喜爱的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说起来,有的学生积极地提到孙悟空的金箍棒能随意变化,非常神奇!这时我适时出示8毫米、8厘米、8分米、8米四个数据,让学生自主用这几个数据说说金箍棒的变化,接着让学生用米作单位,写出上述四个数据:0.008米、0.08米、0.8米、8米。再让学生观察金箍棒在变长过程中,小数点如何移动。学生兴趣盎然,乐于参与……有的学生还主动说出了金箍棒缩小过程中小数点的移动情况。这样的做法,有效将知识的形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利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会三:灵活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现行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出发、图画情景的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到数学就在生活当中,为学生充分提供动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培养。但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教材所提供的情景与农村学生生活实际不符合,难以实施教学。其实,只要教师能够巧妙地处理教材,将数学知识融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中,也能让学生获取知识,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这正如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把教教材的行为变成用教材教的行为。比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从学生手中的教科书的单价入手,让学生看了语文和数学课本的单价后,用获得的信息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自主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知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在练习中,我还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到的小数加减法:买东西是计算总价、算找回的钱对不对等等。这样,用学生熟悉的信息代替教材信息,不但能达到预定的效果,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规范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