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课堂内外 在和谐相处中引导学生自主成长 蔚县第一实验小学教师 唐红梅
很多人认为,教育就是教师管理学生的过程,其实它有一个很通俗的解释,那就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一门学科。也就是说,教育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服务。所以当我们以服务者的身份面对学生时,我们的说法、做法就会完全不同于管理者。而这种服务的主阵地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还要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师生相处的每个日子。如何由最初的互不相识,到建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深厚情感,从而互相关爱、和谐相处,这是教师该用心考虑的首要问题。
平等对待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以前,每接一届学生,她都会利用两天的时间快速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而且必须保证每个孩子对应正确。后来来一完小接的是二年级班,白天请班里的代课老师帮忙为78个孩子拍照,请每行的一个小组长按座位登记名字,晚上,将照片和名字单一对应,去熟悉每一名新生。第二天,当她以一位新老师的身份出现在班内,和每名学生握手并亲切地叫出他的名字时,孩子们惊讶,兴奋,激动,甚至按捺不住的尖叫,小小的内心得到了尊严的升华。很轻松地就收获了他们热烈的掌声。而她不做自我介绍。有好奇的孩子下课后跑来问:“老师,您叫什么名字?”“想知道吗?先不告诉你们,自己想想办法。”初识时就让他们明白自己想了解的事情必须自己主动去调查。接班第一天,就创下了奇迹,轰动了家长,成为了“神奇老师”;第一天,就告诉他们,要自己解决许多问题;第一天,就让每个孩子明白,自己在这个老师心中很重要。
这其实是小事一件,但对孩子们来说意义重大。如果通过别的老师的介绍或孩子们在班里的介绍,去认识一些调皮孩子,和一些成绩优秀而且善于表现的孩子,那就证明,一开始你就没有平等地对待他们。
所以从那一届开始,无论课上或课下,我都会称呼孩子们的小名。当你在课堂上说:“静怡,请你来回答。”“增辉,你再想想。”孩子们会学得很轻松,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这样立即拉近了人与人,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时刻牵挂 从点点滴滴做起
2014年唐老师去山东章丘参加全国语文分赛说课比赛,看到大城市的孩子上课发言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很受震撼。下课后,随着孩子们回到班里,看到班里两面墙上都有大书柜,与学生交流才知道,是读书让他们有了这个能力,所以回去带给孩子每人一本书;去广州参加说课总决赛,想到孩子们读书时总有夹角,对书籍是一种毁坏,于是给每个孩子买了书签,利用空闲时间亲自写每个孩子的优点和读书寄语;去苏州参加国培,买了当地的甜点芝麻酥糖让他们品尝;去南京学习助学课堂给孩子们带回雨花石。所有这些花费都不多,雨花石也就一块钱左右,但带给孩子和家长的是远远超过了它本身价值的惊喜。
当然,这只是浅层次的相处,真正的服务是心灵上的,那就是以他们需要的方式去关爱他们。
自我成长 增强班集体自主管理的能力
建立了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之后,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就有了前提和保证。大家都知道,教育不同于别的职业,别的职业是人对物,比如这个桌子,这是一个物质的东西,生产它的时候是人对物质而言,它没有喜怒哀乐,也不能和人交流,假如出现了废品,那是物质上的损耗,可以再造一个新的。而我们所从事的职业面向的是活生生的人,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成为废品,这就要求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所以,单凭教师的力量做不了,也做不好。即使做了,也是主观的,不会适合每个孩子。所以,唐老师认为要民主、科学,和学生一起管理、一起学习,多听孩子们的意见、多和大家商量。因此,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和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好多老师反映,孩子们能力挺强,感觉整个课堂只有孩子们在学习,很少看到老师的水平展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只是服务者,陪伴者,引导者。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就是说,在他们争得不可开交,不能解决的,老师才引导解决吗?
延伸家庭 不能忽视学生课外的行为
每位教师都爱孩子,但只有父母般的亲昵温存是不够的。因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不缺乏爱,缺乏的是睿智的严历。唐老师认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爱的最高体现。
唐老师到第一实验小学接手这个班级一周后,发现了几个问题:第一,上课有睡觉的;第二,检查背诵,有背不下来的;第三,有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的;第四,有上学迟到的。面对这些问题使她想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曾说过的话:你对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清楚,你对那个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办法。
于是,我先做了问卷调查:
1.孩子每天是否有午休时间?午休有多长时间?
2.孩子每天几点睡觉?几点起床?
3.孩子每天放学后是先完成作业,还是先玩耍或干别的?
4.晚上留的作业是否过量?
5.您觉得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迟到、上课睡觉、完成作业差等现象?
简单的5个问题,前3个是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和家庭方面的,第4个是请家长反馈老师的做法是否合理,第5个是征求家长意见,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家长们会从问卷中看到唐老师的用心,会主动思考,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在班主任工作中忽略了家长的力量,你永远是一条腿走路。问卷收上来,进行总结:
② 95%的家长认为作业量不大;
②99%的家长认为孩子出现的问题跟在家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有关:晚学晚起,导致迟到,中午不午休,下午就瞌睡,看手机,打游戏,回来玩个够,导致作业质量下降。
最后,请家长来学校商量解决办法。通过召开家长会,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以下几条:
一、早睡早起,早晨6:30起床,晚上9点入睡,保证充足的睡眠,给孩子买个闹钟,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
二、回家先做作业,做完作业后自行安排娱乐,控制作业时间。
三、每天家长在QQ群反馈信息,78个家长轮着统计完成情况。
行为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为: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使习惯稳定。成功在于坚持。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由孩子带着自己家长统计的结果,在全班宣读。对于坚持不下的,继续寻找原因与家长共同解决。经过一个学期,孩子们都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也是新教育所要突破的,其实这一习惯的形成的同时,带来了更多的连锁反映:爸爸、妈妈陪伴孩子早睡早起,不再因玩手机闹矛盾,一家人一天很开心,毕竟教育孩子需要孩子、家长、老师三方面协同努力不是吗?
十几年的教师生涯,唐老师付出并快乐着,同时也收获了许多。2009年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县级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并在县局举办的“蔚县教育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作班主任交流经验,所讲授的《威尼斯小艇》一课获省优质课评选一等奖;2010年被评为张家口市科研标兵,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蔚县百名先进典型“教书育人标兵”, 2011年被评为张家口市骨干班主任、市师德先进个人,所撰写的论文《探析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方略》在国家级刊物《教育科研与实践》中发表;2012年被评为市骨干教师,被教育局聘为蔚县讲师团成员并授予首届名师;2013年在十六届全国小学作文教学研讨会上作课《编写童话故事》,并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录像课评比中被评为一等奖;2014年所设计的《清平乐 村居》一课在“全国真语文说课大赛总决赛”中荣获小学组一等奖,心理活动课《如何赞美别人》荣获2014年张家口市优质课评比小学组一等奖,并在河北省中小学学科教学评比活动评为一等奖;2015年被评为张家口市学科带头人,张家口市教学科研先进个人,所作课《梦想的力量》在张家口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质录像课评比荣获一等奖;2016年课例《唯一的听众》被评为教育部2015 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