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就上学> 留学移民 > 美国 > 文章

孩子,你的体重,就是你将来的社会等级

更新: 2018-04-23 17:55:18 | 搜狐教育 

版权声明:

文章内容来源于英华兰DrBing(ID:HiDrBing)

话说自从上周发现老公因为从小喝饮料而导致牙口不好这个隐藏多年的秘密以后,我Bing就展开了对一切饮料的疯狂打击,开始对纯净水进行大力推广,千万不能让娃爱上喝饮料(幸好偏好还不明显)。

曾几何时起,欧美的娃都开始不喝白开水了。张口就喝饮料。中国大城市孩子也慢慢开始有这个倾向。

这背后当然是生产力大发达-产品大丰富,是好事,但它是一种危险的饮食文化,因为热量和好口感的获取变得几乎不费成本,没有自制力的人,很容易被自己的欲望吞噬。

记得宫崎骏经典名作《千与千寻》开篇吗?千寻爸妈在空无一人的小食街大快朵颐,完全失去控制,最后变成了两头猪——多么生动的隐喻啊!

而这种让人的贪婪得到无限制满足的文化来自美国。是牛逼的美国人,发展出了高效的农业,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让获得热量的代价远低于付出热量,而且让人的口感得到毫无限制的满足。

苏珊娜·埃曼是世上最胖的女人,重1450斤,她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远超吉尼斯记录世上最胖的人曼努埃尔·乌里韦(1194斤)。

100年前,肥胖是成功的标志。而现在,在美国科技,商业和消费价值观席卷全球后,世道变了。

现在,肥胖是穷人的标志,意味着爱吃廉价速食品、啤酒、土豆而且无暇运动;而富人大多吃有机食物、喝红酒,吃螺旋藻,有钱投资在健身上…胖很容易,瘦却是一件昂贵的事情。

美国虽然盛产大胖纸,然而富人也多是瘦子

第一次去美国,印象最清晰的是:胖子真多啊!大街上一眼望去,10个里有6个胖,4个微胖,2个超胖。几乎每次坐电梯都能碰到1个大胖子。不是普通的胖,是那种大笨象级别的,能把你压到骨折那种。

数据为证,2010年,美国疾控中心指出:35.7%的成人和17%的儿童有肥胖问题。超过1/3的成人是胖子,问题真的是很严重了。

BUT,请注意并不是所有美国人都超重,美国的肥胖是有阶级分布的。中上层的美国人(简单粗暴地说就是富人咯~)十分注重keep fit,身材不错,超重比例很低。

体重和阶级怎么挂上了钩?

估计有不少盆友看过《Fed up》、《食品公司》等探究美国人肥胖问题的纪录片, 那种美国食品工业阴谋论的调调我觉得看看就好,毕竟我们人在中国,没必要操美国人的心。中间隔着太平洋,我们只要了解比较表象的原因,达到“以美国胖纸为鉴可以塑体型”的目的就好~(゚∀゚)~

美国穷人为什么越来越胖,富人却越来越瘦了?

重点要放在前头,胖从口入。喝凉水都发胖只是个夸张的形容,真正胖起来还是靠吃啊。基本上,美国穷人肥胖的元凶就是吃吃吃了。而美国的富人,在吃方面是非常注意的。

a. 美国穷人发胖的元凶

就是汉堡、薯条、可乐、热狗、比萨饼、BBQ以及超市里可以买到的各种半成品;烹饪方式多为煎炸,便宜、美味、方便、唾手可得。

一盒中薯条的热量,需要游泳1小时12分钟才能消耗。

高热量还不算完,美帝的食物分量还特别大。环球影城辛普森主题餐厅,汉堡有脸那么大,热狗有小臂那么长,你们感受下……所以他们每天摄取的热量想不爆表都难。

但对于美国的穷人,健康的饮食方式(比如水果蔬菜)对他们来说太贵了。

穷人没有余力去计较吃的多健康,因为买蔬菜的钱够买2个汉堡,吃蔬菜太矫情!

b、自幼形成的高热量饮食习惯

美国人他们快餐式的饮食习惯形成于幼儿时期,几乎无法改变。垃圾食品就是他们的童年味道。所以亲们,我国最伟大的文化遗产是什么?——中华美食啊!麻溜身体例行爱国起来,力挺中国美食,别带娃去MC/KFC了。

回到米国,他们学校的午餐也无可避免的是同样高热量的食物:肉酱、薯条、汉堡、冰淇淋、碳酸饮料等等。

中国人有中国胃,美国人也有美国胃。汉堡薯条之于美国人,就像米饭炒菜之于国人,百吃不厌。连奥巴马都拒绝不了浇满肉酱的热狗的诱惑↓当然奥巴马不会天天这吃这些,因为他老婆米歇尔就是健康饮食的倡导者┑( ̄Д  ̄)┍

穷人形成高热量饮食习惯也是一种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没有时间精力和金钱好好吃饭,只能通过便宜又便捷的快餐填饱肚子。

终日吃快餐导致了糖尿病,三高,心血管问题;药物的开销使他们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穷→吃快餐→三高→花钱吃药→更穷。

爱吃零食

除了能量爆表的正餐,老美对零食也欲罢不能。而且他们喜爱的零食也延续了正餐的高热量传统——薯片、饼干、巧克力。这些零食不仅是小孩和女性的专利,美国的男性也很爱吃零食。零食无处不在,几乎在任何地方都能买到,价格也是秉承美国传统——超级便宜。

老美吃零食的单位和我们是不一样的,例如M M巧克力豆老美是以袋为单位、一把一把吃的(不是一颗一颗);花生酱巧克力酱什么的直接空口吃,都不嫌齁嗓子的_(:з”∠)_

不得不说,老美的糖分真的很高。在美国想买杯无糖饮料要靠运气,他们真的是在用绳命在喝可乐。

我Bing学生时期看了一部美剧,有个情节是:美丽主角上课带的饮料不是可乐,而是水。然后女同学们就背地里吱吱喳喳地损她”这个有钱人家的小婊砸,装什么逼啊?!“ 我Bing当时看得一脸懵逼,没搞懂这是什么梗。出国才明白,原来——富人喝清水,穷人喝饮料。

别让娃爱上喝果汁可乐了——水!才!是!真!高!端!

楼歪了,继续回来8美国佬。

b. 美国富人的饮食习惯

《美国医学会内科杂志》出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最富人和最穷人,在饮食质量差距翻了一倍以上…主要原因在于,一些贫穷的地方,获取健康食物的成本很高,穷人难以接触到质量高的超市。

在美国想要吃得不那么高热量,富人往往选择有机食品和健康的烹调方式,前提是价格和口味上打折(太不会做菜

)。富人因为有钱和较高的健康意识,选择健康的有机食物,而不是高能油炸垃圾食品。

穷人迈不开腿,富人健身忙不停

管不住嘴外,迈不开腿,是美国穷人肥胖的又一重要原因。

a. 穷人缺乏运动的生活习惯

众所周知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他们的出行方式绝大部分是开车。能开车就不走路。这就必然导致缺乏运动,除非去健身房,运动量很难补足。

穷人一方面因为懒和缺乏健康意识,另一方面因为忙于维持生计,不能像富人一样抽出专门的时间运动和健身。长年累月,穷人和富人的身材差距就十分明显了。

偷懒神器——助动车

胖人因为身体原因无法走路,所以会选择助动车;而助动车又进一步减少了胖人的运动量,侧面帮助他们更加肥胖,算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恶性循环吧。

美国健全而便利的无障碍设施让“老年助动车”可以畅通无阻,出现在大部分地方。比如超市里和游轮上——简直是宇宙独有的现象。

《机器人总动员》里面人类的原形现在终于找到了。

《机器人总动员》中高度退化的人类

沙发土豆(Couch Potato)

“沙发土豆”一词就是美国人发明的,指整天丧在沙发上吃薯片看电视的废人,久而久之,身材也会变得和土豆一样。

PS,要做“沙发土豆”,也要做一只积极向上的“沙发土豆”。

b. 富人运动五花八样

美国富人虽然也同样是车接车送的生活方式,但他们会特别注重锻炼以保持身材和身体健康,多数富人有健身的习惯,会固定抽出时间进行运动。

CNBC一项调查显示:以下运动,主要在美国最富有1%人群中盛行。

贵族标配——马球(POLO)

地主标配——打猎

商务精英标配——高尔夫

滑雪

帆船

的确,这些运动和跑步这些不一样,是需要一定的实(jin)习(qian)的。能玩得多好,就能说明你家有多少钱。

3.虽然有对肥胖容忍度高的社会环境,但是肥胖的鄙视链依旧存在

美国多数地方对过度肥胖者的高容忍度很高,因为大胖子已经成为人口主流了。

不歧视胖人,是一件“正确”的事,不过,高中马哲告诉我们,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对肥胖者的习以为常,是宽容,也是放纵,只会导致情况的恶化,因为肥胖不只是难看,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恶劣影响,就横在眼前,不能漠视。

除了不受歧视,大胖纸们在美国生活也十分便利,一切都做到了 大胖纸-friendly。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买衣服,中国衣服L都不咋卖得出去,美国却有以下尺码选择:

虽然社会的容忍度还可以,不过呢,关于肥胖,《格调》里面鄙视链却是很清楚的。

堪称社会学研究中“”阶级品位教科书“”的,保罗福塞尔的《格调》(《the class》)里有句扎心的旷世名言:

你的体重

就是你的社会等级

一百年前,肥胖是成功的标志。但那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肥胖是中下阶层的标志。与中上层阶级和中产阶级相比,中下阶层的肥胖者是前者的四倍。

不光是数量上的四倍,还是四倍的可见度。炫耀肥胖是贫民的又一标志,目的似乎意在向较高阶层进行最大程度的美学冒犯,从而达到某种形式的报复。

You Fat I Fat,你胖我胖大家胖~连当年《泰坦尼克号》的金童玉女都胖成这样了,谁还有动力减肥呀~

当然现在他俩又瘦回去了,一秒变身白富美,高帅富啊~(●ↀωↀ●)

最后只能说,不管胖美还是瘦美,你们这些美国人都都太矫情了!饮食对于我Bing,是一个很崇高神圣的东西,也一直喜欢和娃一起看《舌尖》这样的节目,并且这样教(洗)育(脑)娃做人:

日本人吃饭之前都会说一句「いただきます」(我要开动了)。这句话是在吃饭之前感谢“我收到食物的生命“,同时也感谢种植养殖食物的人,做饭的人。。。人类得到的每一种食材都是大自然的馈赠,背后是人们辛勤的劳作,即使很便宜,依旧无比珍贵。所以,当你饱腹后,再吃下的任何一个东西,都是暴殄天物,而贪婪的人,必定会遭受报应。

自律,感恩,这两个都是孩子成长最需要培养的好品质吧!

珍惜食物,本真生活,对于辛苦得来的食材永怀敬畏之心。这样想的人,永远不会沦为肥鬼!

英华兰DrBing(ID:HiDrBing),知性逗比德国儿童教育学者,精通英法德三语,游走生活于多个国家和文化,通过对无数孩子和不同阶层家庭背景孩子生命轨迹的思考,呈现给你一副儿童教育的总体画面。

关键词:美国教育生活
  • 美国教育不断改革,为什么这几门课程却一直被保留?

  • 内含重磅讯息!全美中文大会精彩内容尽在其中

  • 美国生活学习与中国的12个大不同,看过的人都说有用!

  • 美国研究生申请大三一年要做什么!

  • 女学霸放弃美国5名校offer 去宁波商务委做选调生

  • 名校恩怨大盘点!美国大学之间也有“塑料姐妹花”

  • 站外阅读

    热贴排行

    最新发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