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记者徐剑梅)5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美国高校如何科学设置和调整专业?》的评论。翻开美国大学的介绍手册,经常可以看到,它们会重点宣介本校率先创立的新专业。比如,卡内基-梅隆大学宣称自己创立了全美第一所计算机学院;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则以“美国南方最早创立社会工作学科的大学”而自豪。
不过,在美国大学,设置专业并不是以多为好,更不是有增无减。根据就业形势和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增删调整,似乎是一种常态。
近日,美国有两条不起眼的教育新闻。一条是说,水牛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今年秋天起将新设3个本科专业和一个硕士专业,预计未来4到5年内,将因此扩招近千名学生,增聘20至30名教职员工。
仔细读下来饶有趣味。首先,公立大学花纳税人的钱,开设新专业要报批,经过专业评审。水牛城大学是公立大学,隶属于纽约州立大学系统,因此需要获得纽约州立大学和纽约州教育部的双重批准。其次,就业导向突出。学院院长Wactawski-Wende介绍说,报批前,学院“花了很多个月”确定哪些新专业的市场需求量最大。新设专业中,体育训练专业是这所大学在大约10年前撤销的,现在又因就业市场的高需求而恢复。
另一条新闻来自中西部俄亥俄州。州政府通告说,根据州议会预算案,准备砍掉该州两所相邻公立大学重复设立的部分专业。这两所大学共设立逾280个专业,经过评估,有49个专业重合,其中有15个专业或冷门,或就业前景不佳。究竟撤销哪所大学的重合专业,则取决于对两校相关招生情况、学生需求、课程质量和课程重叠程度的评估。
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从1979年起收集全美高校的专业课程,分类、编码后汇总成“美国专业目录”(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CIP),迄今已4次修订,颇能反映美国专业课程的发展状况。相关研究显示,与中国高校专业设置的理念不同,美国高校不那么讲究专业的硬件设施,不要求所设专业一定拥有专属师资、专用教室和实验设备,但却高度强调专业的课程设计。在美国高校,“专业”从根本上说等同于一整套课程设计。
理念不同,发展模式自然也不同。教育专家指出,在专业设置上,美国高校的模式是先设计课程,后设置专业;而中国高校相反,往往是先设置专业,再设计课程。美国高等教育竞争激烈,高校与市场、企业联系紧密,对新兴行业的人才需求触觉敏锐。但通常,美国高校会先开设选修课程,等新行业发展趋势明确、就业需求相对稳定、课程和师资也能配套后,再正式设置专业。现在许多美国高校设立的统计系,就是由于制药、金融等行业的强劲需求,从数学系逐渐发展和独立出来的。
以课程为核心,通过课程发展带动专业学科发展,一个明显好处是易于调整和创新。设立一个新的专业科系,需要新师资、新设施、新投资,是一项大工程;但开设或者更新一门课程,难度小得多。近些年,美国高校新设课程的一大特点,是跨学科甚至跨文理科课程发展很快,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把电脑编程引入新闻专业。而跨学科课程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催生了跨学科专业,斯坦福大学设置计算机科学与音乐联合专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设置环境科学与经济学联合专业,都是典型例子。
以课程为核心,也就意味着以学生为核心。和中国高校相比,美国大学本科教育体制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首先,师资被区分为研究型教师和教学型教师,两者各有各的评估体系,教学型教师以学生为重点,不要求有研究成果。学校既重视课程的设计、教材的更新,也重视教师的进修培训。多管齐下保障教学质量,受益的当然是学生。
其次,美国大学一二年级通常不分专业,甚至不分文理科,多数学生入学时只有一个大概方向,上三年级时才确定具体专业。这不仅能避免学生盲目选专业,也有利于他们接受通识教育。有些美国大学甚至让学生自行设计所学专业课程。美国大学还采用灵活的“专业+辅修”制度,允许学生同时修双学位、双专业。美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1年,美国获得双学位的大学生人数增加了70%。
美国大学还有一个值得深思的特点,那就是本科阶段没有法学和医学专业,设立商学本科的大学也很少。有趣的是,在中国被视为冷门的历史专业,在一些美国大学的介绍手册中,被称许为报考法学院和商学院的最佳本科专业,理由是历史专业能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写作及逻辑思辨和分析能力。话虽这么说,能够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当然不止于历史。被美国总统炒鱿鱼的前联邦调查局长科米,念法学博士前就拿到了化学和宗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