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上学> 中国高校 > 辽宁 > 高校

大连理工大学

更新: 2018-05-22 03:00:13 | 就上学 

指数:8 星  成才:8 星  社交:8 星  难度:较难

类型:工科   管理部门:教育部直属  211工程、985工程

省市:辽宁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重点学科:10个  院士:23个  博士点:126个  硕士点:148个

学校电话:0411-84708221

官方网站:http://www.dlut.edu.cn/

大连理工大学介绍:
大连理工大学1949 年 4 月建校,时为大连大学工学院;1950 年 7 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大连大学工学院独立为大连工学院; 1960 年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1986 年设研究生院; 1988 年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 1996 年 ~ 2000 年实施“九五”“211 工程” 建设,教育部、

大连理工大学1949 年 4 月建校,时为大连大学工学院;1950 年 7 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大连大学工学院独立为大连工学院; 1960 年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1986 年设研究生院; 1988 年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 1996 年 ~ 2000 年实施“九五”“211 工程” 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共建大连理工大学; 2001 年 ~ 2003 年,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重点共建大连理工大学, 实施 “985 工程”一期建设; 2003 年 ~ 2005 年实施“十五”“211 工程” 建设; 2003 年12 月被中央确定为中管干部学校; 2004 年开始实施“985 工程”二期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继续重点共建大连理工大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 3598 人,其中专任教师 2025 人,包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10 人,双聘院士1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0 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2 人,讲座教授 6 人,陈嘉庚技术科学奖获得者 2 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 3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30 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9 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 18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54 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基金获得者 3 人,全国高等学校百名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3 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11 人,博士生导师 388 人,兼职博士生导师 78 人,正高职人员 453 人,副高职人员 899 人。   2008 年 10 月,全日制在校学生 30780 人(博士生 3254 人,硕士生 8138 人,本科生 18968 人,预科生 60 人,外国留学生 360 人)。另有专业学位教育研究生 4872 人,独立二级学院(城市学院)学生 8471 人,继续教育学院学生 28962 人,研究生进修班学生 796 人。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已形成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1个学部,24 个院系。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4 个(力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涵盖二级学科 15 个,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6 个(计算数学、等离子体物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结构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环境工程),13 个“985 工程”二期建设项目, 18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108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148 个硕士点, 20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还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含 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建筑学、工程硕士4个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有 59 个本科专业, 4 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学校科研工作具有较强实力,有 1 个国家干部培训基地(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 3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及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1 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 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大连理工大学 -- 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 1 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大连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1 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 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微纳米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工业设备先进控制系统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生物基化学品重点实验室、制造管理信息化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3 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模塑制品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制造管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动物性食品安全保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7 个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精细化工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先进装备设计与 CAE 软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电子政务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先进船舶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性能树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车辆先进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分中心, 2 个国家培训中心(中国微电子技术应用开发培训中心、大连 ITU互联网培训中心), 3 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基地(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2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基础物理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生物与环境实验中心、信息技术实验中心、水利学实验中心), 6 个辽宁省示范性专业, 4 个辽宁省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2 个研究基地(辽宁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辽宁省高校“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研究基地), 13 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3 个省级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先进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进装备设计与 CAE 软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个大连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3 个市级研发机构, 2 个校企合作研究院(沈??-大工研究院、辽油-大工研究院), 4 个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建设的教学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基础物理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基础力学实验中心), 70 个独立的研究中心、研究院(室), 73 个研究所。 2001 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级教学、科技奖励 28 项,省部级教学、科技奖励 159 项。   学校总占地面积 302.5 万平方米(4538 亩),其中校本部 211.4 万平方米(3171 亩),市内校区10.6 万平方米(159 亩),开发区校区80.5万平方米(1208亩)。学校建筑面积 109.1 万平方米,图书馆面积4.6 万平方米,馆藏图书 251 万余册,中外文电子期刊 29,673 种, 56 个平台、189 个各类中外文数据库。体育馆面积 2.8 万平方米,由中心比赛馆、游泳馆和开发区校区体育馆等组成。   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现与19个国家和地区的102 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聘请名誉教授、客座教授、顾问教授274人。   目前,学校正以 “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为龙头,以创新为灵魂,抓住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性机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把大连理工大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奖学金:


第十七条 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成才,学校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及各类专项奖学金;为确保贫困家庭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和学校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励学基金和清寒类专项奖学金,学校还设有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临时困难补助、社会团体及个人资助基金等,辅助国家助学贷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经济困难学生保障体系。

大连理工大学就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流向合理、层次较高 大连理工大学十分重视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以大连及东北、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为重点地区,以石化、航天、通讯、汽车、机械、建筑为重点行业的就业基地。校内每年都定期举办2-3场有近5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加的大型毕业生双选会和300余场专场招聘会,接待千余家的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同时,学校还面向毕业生提供各种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了以系统化的职业指导课程为基础,以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为特色,以高水平的职业辅导讲座为补充,以多样化的就业实践环节为辅助,以职前教育网络学堂为延伸,以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多元化的社会资源为支持的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长期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始终保持与社会各界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与合作,需求信息量大,就业渠道畅通,一次性就业率名列全国高校前列。 多年来,学校已与千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国际知名公司、科研设计院所及金融机构建立了密切的毕业生供需合作关系,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进取意识和团队精神强、成才率高。因此,大连理工大学毕业生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近年来供需比例一般都达到1:10以上,有些专业达到1:50以上。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社会地位的调查中,大连理工大学名列第8位;在“最受企业欢迎的10所大学”评选中,大连理工大学名列第7位。 几年来,大连理工大学80%以上的毕业生到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工作。据统计,我校每年的毕业生中有近45%去国家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和金融单位就业;超过10%的毕业生被国际知名的外资企业和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录用,其中不乏世界500强的跨国企业和国内龙头企业。近几年,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生中有40%左右被免试推荐或考取研究生(含双学位),有的专业更是高达70%以上。每年约有15%左右的毕业生被免试推荐到本校或清华、北大、中科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攻读研究生。(详细情况请参见《大连理工大学2006届毕业生去向》) 十万大工毕业生人才济济 大连理工大学建校50多年来,已向社会输送了十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中有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健行等数十位党和国家及有关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领导,有9位中科院院士和7位工程院院士,有多位高等院校书记、校长,更多的是担任国家经济建设重任的国家大型骨干企业的厂长、经理和工程师。 在科技领域,大连理工大学毕业生创造出了许多项中国“第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第一台激光器、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台4.5兆伏静电加速器、第一台激波管、第一台微波气象雷达、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艘核潜艇、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均是由大连理工大学毕业生主持设计的。其中许多人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有些已成为优秀企业家、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


关键词: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 站外阅读

    其它大学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