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3点多,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的潘程远老师,正带着他的学生埋头制作标本。他们刚刚从天目山采集昆虫回到学校。
“捉虫”,是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二年级学生今年的暑假作业。
潘程远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叫“植物保护基础实习”,要求60名学生,4-5人一组,每组采集昆虫纲16目130科1500号昆虫标本,也就是说,每个学生要捕捉300只昆虫,然后做成标本。
最近几天的清晨和傍晚,农林大学校园、玲珑山下、钱王祠旁、青山湖畔、天目山上,时时可见男生女生手拿网兜捕捉各类昆虫。
“昆虫标本的采集一般安排在6月下旬到7月中旬,约两周时间,这是大二学生暑期活动,也是我们教学计划的一块内容。”潘程远老师说,国家级保护昆虫有时候也会采集到,只保留少量用于教学,大多数都会放生,“我们也强调学生少采、或不采那些珍贵珍稀物种。”
潘老师是学生眼里的捉虫高手,每次野外实践,潘老师都会先做示范。
“以前学生看到蝴蝶飞来飞去,就兴奋地去追,但这样是抓不到蝴蝶的,它跑得比你更快!比较好的方法是,等蝴蝶飞到眼前,你迅速靠近,用捕虫网去兜。”潘老师说,以前看到虫子躲得远远的女生,现在把虫子当成了宝,经过一段时间跟虫子的较量,她们已经练就了一身捉虫的好本领。
白天,学生们在草丛里挥动捕虫网捕虫,晚上,则用灯诱的方式。粉蝶、大紫蛱蝶、透翅蛾、黄粉鹿花金龟等漂亮的昆虫,成了同学们的“暑假作业”。
“完成昆虫捕捉后,学生还要做标本的整理、制作和鉴定,上交实习报告,学校要打分考核的。考核的内容,一是看抓到了多少科、多少目的昆虫;二是要看标本制作的质量好不好;三是随机挑出10个标本,让每个同学当场辨认。”
潘老师说,这学期刚学了《基础昆虫学》这门课,虽然课程也有实验,但是学生不能真正感受现实中昆虫的习性、生活场所。通过这次实践,学生掌握昆虫标本采集、制作与保存的方法,对专业的认识提高很多,还有一点,很多学生从害怕昆虫到喜欢上昆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