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就上学> 资讯 > 高职 > 文章

古人游学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

更新: 2017-06-25 04:31:55 | 海外网 

著名画家郭德福所画的《孔子周游列国途中讲学图》反映出游学现象在我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 来源:互联网

不知何时,“游学”二字倏地就时尚了起来。出门远行,和山水亲热,吞吐外埠菁华,有些人就会感到自己陡增出若干的智慧,然后再招呼伙伴一同游学,把自嗨升级成群嗨,如此游学其实更像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为了正本清源,我们有必要将“游学”概念的历史渊源拉扯拉扯,展示一下“游学”的户口本。

游学在古代的四类记载

游学在现代文化中的形象,已经被约定俗成为——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全新环境里学习和游玩,既非单纯的,也不是纯粹的学习,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寓教于乐。它的内容贯穿了语言学习和参观游览,介于游与学之间,同时又融合了学与游的内容。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游学,是20世纪随着世界和平潮流和全球化发展进程而产生,并逐渐成熟的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大中院校、社会机构和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单位通力合作,面向国内外青少年,开设游学课程,积极鼓励并正确引导青年学生,到人类不同文明的文化环境中去探访、并沉浸其中,通过亲自体验而学习和理解非本地的文化历史传统。现在火透荧屏的综艺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大概能算作光环缭绕的游学明星幼儿版吧。

古代对游学的定义是神马,可能和现代人的想象大相径庭,记者翻查资料,看到有四类直观描写:游侠和儒生;从事游说的人,《史记·秦始皇本纪》里写道“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说的就是苏秦张仪这样的专擅合纵连横的国嘴大咖;离开本乡到外地求学的人;宴游与学习的人。泡泡饭局吃吃喝喝也算游学?可是司马光点头说Yes,《资治通鉴·汉元帝建昭四年》里说的明白,“游学,游谓宴游,学谓讲学”。司马光都说是,别人就认了吧。

游学是中国古代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分为教师周游讲学和学生出外游学两种。纵观历史,尽管历代对游学的政策不同,但游学现象在先秦到清朝的历代史料中仍有所记载。孔、孟、荀等大教育家都曾在周游列国中教育学生,战国时期的权臣养士,士人游学以结党盛行一时。西汉经学家郑玄也是“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地”。对古时各大学派的教育家来说,周游讲学是他们传播其教育思想的方式之一。从史料来看,游学在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就开始盛行,此后各代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游学的现象。对于文人学者来说,游学四方可能就成了一张镀金的名片,一旦拥有,风光得很。

责编:陈亚楠

关键词:生活 教育 资讯
  • 初二男生课前站到学校4楼窗外

  • 海外游学低龄化 初中生成主力

  • 聚焦自然教育 生态农业游学活动走进海南儋州

  • 你养的不是孩子,是台碎钞机

  • 7天行程有4天在路上 游学“只游不学”成套路

  • 你真的懂游学、亲子游吗?5大场景4个问题看“教育+旅游”

  • 站外阅读

    热贴排行

    最新发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