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市场潜力巨大,但是重游轻学的模式开始引起关注,家长希望能看到更多“学”的内容。新华社发
近期,处在“五一”后和暑期前的传统旅游淡季,也是旅游业界开始摩拳擦掌备战暑期的紧张阶段。与亲子游、亲水游、避暑游等相比,“游学”需要更早推出市场,5月底,游学市场迎来第一轮报名高峰,以便家长能够有充分时间为孩子提前准备此次出游。毕竟,游学是一次花费不菲的教育投资,站在家长的角度,孩子能够在为期两周的时间内,能有多少收获,这是个无法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市面上推出游学一类产品的机构参次不齐,留学机构与旅行社之间的较量早已不是新闻,近年来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旅行社开始细化游学产品,在压低“游”的成本的同时,增加“学”的时间,然而“学”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值得消费者擦亮眼睛。
游学低龄化趋势明显
日前,国内某留学教育机构发布的《国际游学蓝皮书》指出,当前中国消费者拥有较高游学意愿。其中,中小学生游学意愿最高,国际游学正向低龄化趋势发展。
南湖国旅策划推广中心副总监曾达丰表示,根据销售部门的反馈,“五一”假期后家长前来咨询报名孩子暑期游学的情况明显多了,相比4月份增长超过600%。同时根据往年的经验及今年的整体情况来看,预计今年暑期将在7月底、8月初迎来两波游学出游高峰,目的地集中在美国、英国、澳洲、新西兰四个国家。目前出国游学群体以初中生为主,高中生占比相对较少,两者基本比例是8:2。
鉴于参团游客以初中生为主,旅行社开始推出在当地学校上课、住在寄宿家庭的体验式“微留学”线路。入读当地英语学院,上课郊游相结合,利用课程所学实际运用,与国外学生接触,并入住一周当地寄宿家庭,加强与异国友人的交流。
实际上,这一类产品曾经是留学机构夏令营的主要类型,留学机构凭借在海外拥有的教育资源优势,能够开展更多“学”的内容。如今,游学成为旅行社主要发力的业务板块后,丰富“学”的内容是旅行社不得不做出的战略之举。因此,关于“时间管理、美国大学申请准备、STEM数科专项课程、创新能力工作坊、领导力工作坊、演讲技巧”等一系列学习课程,也逐步如融入到了暑期游学线路中。
试水“旅游+教育”模式
尽管游学市场鱼龙混杂,亟待规范,但作为“旅游+教育”的旅行形态,研学旅行近年来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2016年12月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首次多部门联合发文落实推进研学旅行。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于2017年1月出台,从服务提供方、人员配置、研学产品、研学基地、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规范研学旅行服务流程,让研学旅行开始有规可依。
广之旅研学旅行业务总监陈晖介绍,回顾过去3年多的政策变化,研学旅行经历了“发布推行意见”“正式规范出台”再到“全国铺开实践”的演变历程,研学旅行将发生三种变化,即由选修课变为必修课、随机性变为计划性、少量参与到广泛参与。2017年是研学旅行正式开启的“元年”,随着市场需求将被大量释放,研学旅行将成为旅游领域新的发力点。
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今年年初,广之旅首次试水寒假研学旅行市场,推出华南首批研学旅行产品,行程操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进行。随后,广之旅与多家知名教育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试水“旅游+教育”模式,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结合,共同研发具有研学旅行特色的行程安排、课程内容。目前该社暑期出发的研学旅行产品全面上架,根据规范要求的课程体系指导方向,划分为以国情为主的国内研学营及以省情为主的周末研学课堂,其中,国内研学营天数从3-6天不等,覆盖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等地,周末研学课堂天数1-3天不等,以广州及周边城市为主。
“游学”尚未有相应的规范,而“研学”则已经有规可依。广之旅表示,在出游安排和行程设计上注重内涵打造,设计了一套完善的研学旅行规划,如根据不同研学行程,定制专属研学旅行教材;在服务、人员配置、安全管理方面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规范,随团配备研学导师、导游、安全员、项目组长,工作人员与学生配比不低于1:7。
业界人士表示,研学旅行是以“研学为目的,旅行为载体”,实际上是提高“研学”的含金量。而在此过程中,旅行社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提供旅游服务的同时,如何丰富教育资源,保证教育质量,恐怕还需要充分调动教育资源,让更多教育机构和专业人士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