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华闻周刊报道,著名华裔小提琴家侯以嘉,在伦敦录制的新专辑近日在美国、英国和德国同步发行。这次她的主打曲目是中国传统歌曲《梁祝》,为她伴奏的是英国爱乐乐团。这对已有70年历史的皇家爱乐乐团及中国音乐家都未有过。
三岁时她就随家人移居加拿大,英语是她的母语,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还是在她身上可见一斑。
我的第一次,也是他们的第一次
侯以嘉说,她之前跟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合作过贝多芬的曲目,那一次他和指挥家约翰尼尔森一拍即合,也有了这一次合作《梁祝》的缘分。
“他们能加入‘人性’在任何乐章里。”这也是他们都想要赋予音乐的东西,这次的合作无论对两方都是意义深刻的体验。
侯以嘉说,他们此次巡演去了很多地方,到哪都是八十几个人,也是非常有趣的事。
比如在南京演出的路上,那时候正逢十一国庆,他们八十几个人在高速路上被堵了整整12小时,没有厕所,相信这也是英国皇家爱乐乐团难忘的体验。
她继续说,“那次演出整整迟到了90分钟,座无虚席的8000个观众等了我们整整90分钟。上台前我们都非常担心,但当我们走上去,是满场的掌声。”
“3小时演出后,我带他们出去大喝了一杯,每个人都笑得很开心。”
《梁祝》是我必须做的事
“出生起我就在听这首曲子, 为什么过了这么久才做这件事?因为我一直以为是我爸会做的事,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他不会去做,我觉得该是我做的时候了。”
侯以嘉的父母都是中国著名的小提琴家,《梁祝》的两位曲作者也是她父亲的好友,这样的渊源促使了她在国际舞台上演奏《梁祝》。
她的演出视频,开场大气磅礴,快板的部分激情四射,甚至有些摇滚的感觉。慢板的部分情绪撑得极为饱满,仿佛能感受到缠绕在琴弦上的美丽蝴蝶。
她说她喜欢这首曲子所表达的女性主义色彩。女扮男装、女生受教育、女生追求爱情,都是那个年代的难事,但冲破传统束缚去追求,是一件很美的事。
在这件事上,没有文化差异
这次的巡演,去了很多中国的城市,也远赴欧洲、美洲很多国家,当问起西方人对这首曲目、对东方文化的回应时。她说很意外的,这件事上没有文化差异。
她说,可能是跟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情节相似,这种相爱又分别的情绪很能感染人。
最开始意识到这件事时,她在加利福尼亚教书。她把这首《梁祝》拉给外国学生听,学生们对这首曲子竟然很能感同身受。
侯以嘉认为《梁祝》像歌剧,只是没有台词,但每个音节都在表达着情境。“当我演奏时,我脑中有梁祝二人,他们在干什么,想说什么,没说什么,我认为我感受到的,别人也能感受。”
“虽然是中国曲目,每次我演奏完,都有加拿大人、美国人、跟我说他们哭了,我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能感受痛苦、诀别,那些情绪和音符跨越语言和文化差异,并不局限。”
音乐是我的母语,父母是我的翅膀
“4岁开始学琴不是我选择的,也不是我父母,是小提琴选择了我。在学琴的过程中,挺奇怪的,它像我的语言,没人抗拒过学习它的母语,它像我的一部分。”
“我的父母非常有智慧,你看我的手非常小。你仔细看我的小拇指,连上海音乐学院的考核不能通过。”她的小拇指真的非常短,我饶有兴趣的和她比了一下,几乎只是我小拇指的一半长。
“我出生的那天,他们第一件事就是看我的手指。妈妈跟爸爸说的第一句话是‘你会失望的,你看她的手’。当然,在成长的过程里他们从来没说我应该学,或者应该怎么样。他们知道是挑战,可没人放弃。我的爸爸每天教我两小时琴,陪我练习,他即是我爸爸又是我的老师。如果有一分钟少了他们的关爱和照顾,我都不会有今天。”
“他们教我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不可能变成可能。现在的我觉得一切都有可能,这是我从小就在认识的事。他们的相信是我的翅膀。”
“这也是我今时今日想告诉别人的事。”侯以嘉说。
比赛?我从来没把它当比赛
“我参加过的比赛太多了,都是机会,都是挑战。”当问及“幼年成名”及“三次夺冠”的经历有没有对她造成压力时,她这样回答。
她继续说:“不是每个人都像你的父母那样爱你,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在竞争。”
她分享了一个故事,1930年代纽约朱莉娅音乐学院的试镜,有小提琴手在上台前练习割伤了手,因为有人在他的弦上放了刀片,为了把他淘汰。
“虽然后来我还是去朱莉娅学音乐”,她哈哈大笑。
“即使只是想单纯的学习,也一定有一些其他的事情干扰你。比赛让我有了光环,也让我听到更多的声音,有些人想试图影响你,左右你。”
“我一直在练习不让别人的声音进你的脑袋,如何更专注。我不把比赛当比赛。”
如果你太想赢,别人是能听出来的
“我的第一次比赛在西班牙,我非常喜欢热情奔放的弗朗明哥,我因为比赛有幸去了西班牙,我一句西班牙语都不会,但是我度过了美妙的时光。比赛只是人生中短短的时间,我学着去享受更多的别的事情。”
她说,比赛的确有输赢,但要关注比赛以外的东西,这反过来是对表演有益的。
“我教书的时候,我是能听出学生在拉小提琴时,他在想什么。我会记下他当时在想什么,当我给他看的时候,他会惊讶,天啊,你怎么知道我在想这个。所以我觉得,当我在拉小提琴时,我在想的事,别人也一定能读到。”
“如果你太想赢,别人是能听出来的。”
新媒体遇见古典音乐教育
除了正在进行的全球巡演及新专辑的宣传,侯以嘉正在尝试一件新的事,就是结合新媒体和古典音乐的教育。
她和她的团队开发了一款新的手机应用,灵感来自她与音乐的关系。
她说,在她成长的路上,她的父母和几位世界级的指挥家都是她的良师益友,给了她许多的帮助。
这个机会不是人人都能有,而为什么不能人人都有呢?
于是她通过这个APP,分享更多大师的课程,让全世界年轻的小提琴家都能得到成长和帮助。让每个人都能有这个机会,得到多方的视野和大师的授课、影响。
这个想法有了之后,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比如Google的技术团队等等,这些课程还将做成3D教学,说到这里她笑了,她说这不是她的本意,但古典教育遇上“新”事物,也是有趣的尝试。
责编:李圣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