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华裔科学家陈刚10月24日来到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与高中生畅谈科学之美和成功之路。此行是这位科学大咖30年后的第二次故地重游。此次来渝,陈刚被受聘为二外顾问和优才计划导师。
陈刚是湖北南漳人,1980年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本硕连读。上大学时,所学的专业是“电厂热能动力”。大学毕业后,陈刚在华中科技大学任助教。1989年至199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7年任美国杜克大学助理教授,1997年至2001年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副教授,2001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终身教授,2010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陈刚率领的研究团队首次打破了“黑体辐射定律”,被科学界认为“证实了百年来世界科学家所预言但无法证实的理论”。现在他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Carl Richard Soderberg讲席教授,国际热传递、纳米技术和能源领域的权威人物。
“科学技术发明的美在于创造,但过程是艰辛的。”陈刚说,其实诺贝尔奖很多研究领域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比如大家都知道铅笔是什么做的,碳、石墨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都不陌生,但却从中产生了多个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有科学家用胶带把石墨一层层撕出单层原子,还有科学家把石墨稀从不同方向卷,发现了它不同的特性,这涉及到量子力学,纳米碳管,对电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科学家发现碳的排列图像个足球,也拿了诺贝尔奖。塑料导热技术也产生过诺贝尔奖。“科学发明是件很朴实的事,科学的发现,要有基本的知识,然后需要异想天开。”
“科研最容易突破的方向主要是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它们是研究的两端,同样也是对社会贡献最大的地方。”陈刚希望高中生不要畏惧科学,将来做科研,首先要明白最重要的东西,然后把它做到极限,可以研究大,也可以研究小。科研上的追求就是追求极限,打破极限。只要不放弃,一直做下去,就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
记者 黄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