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总的来说可以说是专业课的较量,专业课得分很容易,只要你自己肯下个功夫,考研的150分基本就拿到手了,因此说,专业课才是“王道”!
下面,我就考研专业课的答题方法说一些自己的见解。可能有人会有一种感觉,行政管理学没什么难的,不就是背背吗?
这我就要说了,既然这么简单,那为什么每年还有那么多没考上的?当然,不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不过线的。那是为什么?
参考书方面:简单一句话,学校指定了书,你就应该按照学校指定的书看,而且不光要看,还要能啃下来,虽然不是要你死记硬背,但是,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你最好按书里的结构来,这样,是你得高分的关键。
阶段目标 对《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进行“地毯式”学习一遍,了解全书内容,理解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对书中提到的大标题概念要能记住属于哪一章哪一类内容。 注意事项 1.学习任务中所说的“一遍”不一定是指仅看一次书,某些难点多的章节可能要反复看几遍才能彻底理解通过。2.本阶段学习重在理解,不需强制记忆,但一定要全面。
3.每本书每章节看完后最好自己能闭上书后列一个提纲,以此回忆内容梗概,也方便以后看着提纲进行提醒式记忆。
4.看进度,卡时间。一定要防止看书太慢,遇到弄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专业咨询师。
5.看书过程中,有条件听课的一定要去听听目标院校导师的课。要是不方便的话,本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可以去听一下。
时间阶段 复习资料
周次 相关知识点的建议学习时间 学习内容(章节要求、知识点) 5月1日—6月1日
共4周
《管理学》 第1周
10—16小时
2-4小时 第一章管理、管理者与组织本章主要内容讲述管理的意义,什么是管理学,为什么学习管理学。要把握大体框架,只需掌握基本概念即可。
2-4小时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本章主要是管理学的各种流派、理论、思想。比较重要。要求把握主要的流派及其思想:
泰罗及其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及其管理过程理论;韦伯及其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梅奥与霍桑试验;权变管理理论。本章会考简答题或案例分析题,基本概念要十分清楚。
2-4小时 第三章计划职能概述名词解释:计划、使命、远景、目标管理。
简答题:计划的含义与内容;目标管理的特征;预测的方法。
2-4小时 第四章战略管理基本概念掌握:战略管理的过程;内部环境分析;SWOT分析;总战略框架;事业集合矩阵;事业层战略。
第2周
10—16小时
2-4小时 第五章决策名词解释:决策
简答:决策的步骤;决策中的理性和有界理性;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群体决策的形式;决策的方法。
论述题:决策的类型。
2-4小时第六章组织职能概述
名词解释:组织职能
简答:组织职能过程;组织的基本特征;管理宽度与组织层次的关系;影响管理宽度的各种因素;组织中的职位设计;职位设计的要求。
2-4小时 第七章部门划分与组织结构的类型名词解释:部门划分
简答:部门划分的原则;部门划分的方法;典型的组织结构的类型;组织结构的协调与整合;企业采用团队组织的方式;委员会管理;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
2-4小时 第八章组织中的职权配置名词解释:权力、授权、活性化、
简答:权力的类型;有效授权的态度;活性化组织的特征;实现人员活性化的途径;分权和集权;职权的分化;
第3周10—16小时
2-4小时 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管理。
简答: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人力资源的供求分析;职位要求与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选拔人员的途径和方法;人员的考评;培训的计划与实施;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
2-4小时 第十章 组织变革名词解释: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管理。
简答:组织变革的动因、认识和领域;应对变革中的抵制和阻力;领导者在变革中的作用;营造促进变革的文化;面向过程的组织变革;六西格玛管理。
2-4小时 第十一章 领导职能概述名词解释:领导、职业生涯管理。
简答:领导和管理的区别;领导的作用;领导的原理;做好领导工作的要求。
2-4小时 第十二章 沟通名词解释:沟通。
简答:沟通的过程;常见的沟通障碍;非正式沟通;有效沟通的原则。
第4周12—20小时
2-4小时 第十三章 激励名词解释:激励
简答:“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三种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波特—劳勒模式;强化理论。
2-4小时 第十四章领导理论和领导艺术名词解释:领导、领导艺术、领导的修养
简答:怀特和李皮特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员工中心与工作中心理论;管理方格理论;德鲁克提出的五个习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高效团队的特征。
论述:领导的权变理论
2-4小时 第十五章控制职能概述名词解释:控制
简答:控制与计划的关系;控制的目的;控制工作的重要性;控制的基本类型;有效控制的原则。
论述:控制的过程
2-4小时 第十六章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预算的种类、预算工作中的危险倾向、零基预算、项目预算
2-4小时 第十七章组织绩效的综合控制财务控制、内部审计、标杆管理
6月1日—7月10日
共5周
《行政管理学》 第1周
20—30小时
2-4小时 第一章 导论简答:行政管理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4-6小时 第二章 行政环境名词解释:行政系统、行政环境
简答:行政环境构成;文化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民族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创建良好的文化、民族、宗教环境;创建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
论述:行政系统与行政外部环境的互依性;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自然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4-6小时 第三章 行政职能名词解释:行政职能
简答:行政职能特点;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论述:我国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4-6小时 第四章 行政职能名词解释:行政组织
简答: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行政组织的特性;行政组织的类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层次管理的原则;编制管理的含义;编制管理的原则
论述:行政组织理论
4-6小时 第五章 行政领导名词解释:领导、行政领导、行政领导职位、行政领导职权、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权威、民主集中制、行政领导艺术、
简答:领导的特点;行政领导的特点;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内容;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制;行政首长负责制;根本的行政领导方法;行政领导方式;行政领导事务类型上的领导艺术;行政领导素质的重要性;行政领导者个人的素质结构
论述:领导与管理的异同;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领导、管理专业化的意义;公共领导
第2周16小时
4小时 第六章 人事行政名词解释:人事管理、人事行政、人力资源管理
简答:人事管理的职能
论述:人事行政与企业人事管理比较;当代西方人事行政改革
4小时 第七章 公共预算名词解释:公共预算
简答:公共预算的目标;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原则;
4小时 第八章 行政信息名词解释:行政信息、信息资源管理、行政信息管理、行政信息公开
简答:信息资源管理要素;行政信息管理职能;行政信息分级;行政信息分类;行政信息公开制度;行政信息开发利用
论述:行政信息管理标准化;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战略
4小时 第九章 政策过程与政策分析方法名词解释:行政组织
简答:政策议程建立;政策方案形成;政策合法化;政策执行主体及其对象;政策评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过程方法;实体方法;逻辑实证方法;后实证主义方法;规范性描述方法;意识形态方法;历史方法
第3周16小时
4小时 第十章 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名词解释:政府公共关系、行政沟通、行政协调、
简答:政府公共关系特征;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新闻发布;公共危机事件处理;政府形象管理;沟通渠道;行政协调作用;行政协调基本原则;行政协调的主要方法
4小时 第十一章 行政伦理名词解释:行政伦理
简答:行政伦理的功能;行政组织伦理;行政人员伦理;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
论述:当代中国行政伦理:规范构建与行为约束
4小时 第十二章 行政法治名词解释:行政法治、行政立法
简答:行政管理法律途径的主要内容;我国行政立法类型;行政立法监督
论述:我国行政管理的法治化
4小时 第十三章 行政监督名词解释:行政监督
简答:分权制衡理论;人民主权理论;社会契约论;行政监督的内容;行政管理内部监督体系;行政管理外部监督体系;
第4周12小时
4小时 第十四章 公共危机管理名词解释: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
简答:公共危机分类;公共危机分期;公共危机管理的领导体制;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4小时 第十五章 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论述: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后勤管理
4小时 第十六章 政府绩效管理名词解释:行政法治、行政立法
简答:政府绩效管理的功能;政府绩效管理的意义;政府绩效管理的特征;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标准;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过程管理;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
论述:我国行政管理的法治化
第5周4小时
4小时 第十七章 行政改革与发展名词解释:行政改革
简答:行政改革的必然性
论述:当代西方的行政改革;当代中国行政改革
7月10日—8月1日
共3周
《公共政策学》 第1周
10小时
3小时 第一章 绪论 (通读) 3小时 第二章 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 (通读) 3小时 第三章 问题界定 (通读) 第2周12小时
3小时 第四章 目标、指标和标准 (通读) 3小时 第五章 备选方案 (通读) 3小时 第六章 未来预测 (通读) 3小时 第七章 方案比较与择优 (通读) 第3周12小时
3小时 第八章 政策执行与监测 (通读) 3小时 第九章 结果评估 (通读) 3小时 第十章 政策变迁 (通读)为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跨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