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观察
高考改革涉及考试、评价、录取等多个方面,其牵涉面之广,恰恰是让各方理性发言的理由
燕农
日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透露,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初步确定,考语数外三门,其中外语是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另外让学生选三门最擅长的科目参考,按等级评价,分为五级。(4月20日《现代快报》)
从去年开始,不断有关于高考方案改革的传言曝出,譬如外语改为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再如高考要分为学术型和技术技能型“双轨制”。加之此次朱永新教授以非官方形式透露的全国高考改革初定方案,让人感到高考改革酝酿在背后风起云涌,且大变脸随时有破茧而出之势。
其实,一些地方早已给出了高考改革方案出台的时间表,例如北京市和江苏省都曾表示拟在今年上半年公布新方案。但地方的高考改革方案,原则上须在全国改革的大框架出台之后,才有据地方实情拟定的可能。地方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就意味着全国的改革方案有可能也在今年上半年公布。而时至今日,尚未有官方的改革草案发布并公开征询意见,不能不说很令人遗憾。
诚然,“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全国高考改革的基本方向业已确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具体的改革方案就可以由主管部门内部制定,然后在某一个时间点公布出来交由社会去执行。这是因为,高考改革关涉到千家万户,更关涉到基础教育的调整和高校录取规则的调整,说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点也不为过。既然如此,高考改革方案在正式出台之前,就需要接受一场公开的大讨论。
就高考改革本身来讲,譬如外语社会化考试如何保证考试安全和公平公正,一年两考能不能为学生减负;另选三门参考并按五级制评价后,会不会让语数外的竞争更加惨烈,从而增加考生负担?就改革的减负与公平性旨归来说,高招录取制度的改革效用要远胜于考试方案的改革,多元录取才是破除一考定终身和保证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法门。显然,这些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去讨论,以让改革更贴近实际。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就曾直言:高考改革要治本,不能只是治标,现在提的高考方案都不是建立在科学论证、调查研究比较的基础上,根本没有好好地慎重听取各方意见。如果诚如葛剑雄教授所言,那么,就高考改革方案展开一场公开的大讨论,就尤为必要。更何况,高考改革注定是一揽子改革方案,涉及到考试、评价、录取等多个方面,而不是碎片化的政策出台。以一揽子改革方案牵涉面之广,恰恰是让各方理性发言的理由。
在这方面,西班牙的经验或可资借鉴。从2012年起,西班牙着手对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整个改革过程中,“全民大讨论”持续了一年多,表面上教改的步伐看似放慢了,但结果却体现了绝大多数民意,符合改革的初衷。有评论指出,教育改革对世界上任何国家而言,都是知易行难的头疼事,容易陷入众口难调的困局,需要慎重再慎重。显然,就此展开一场公开讨论,是保持慎重态度的必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