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衣飘飘的中学时代,除了纷飞的试卷,青涩的面孔,今年暑假,重庆近百名艺考生、高中生,送给自己这样一份成人礼。
他们来自重庆一中、字水、松树桥等中学,自编自导6部微电影,把生活中真实题材,从幕后搬到台前,分别浓缩成5分钟画面。26日下午,难得一见的重庆中学生电影节,在孩子们自发组织下,在渝北区金山小学礼堂举行。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李琅 记者 任君 摄影报道
青春 从未远去
《纪念》这部微电影,被安排在第一个展示环节。这是一部以友谊为主线的励志影片,同学们在经历3年懵懂的高中生涯后,懂得珍重,懂得收藏纯真友情。
除了范玮琪版本的《那些花儿》作独白,整个影片贯穿同学们肢体表达。一副耳机两个人听,绿荫道上七八个同学肩并肩,男生比赛篮球女生摇旗呐喊,白衬衫和碎花裙……3天拍摄时间里,没有专业影棚和摇臂,没有任何投资,同学们用零花钱买道具,从剧本编写、筹备、拍摄、剪辑到主题曲录制,完全由14名高二学生独立完成。
“剧本前后改了六次,拍摄过程中,每个人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但是高温下没有人怨言,也没有人离场,甚至很多女同学脸颊晒过敏,仍然坚持上妆、保持微笑。”女主角张鸿麟,是重庆一中大学城校区的高二学生,影片只有几秒起舞镜头,她足足跳了二十来遍。
张鸿麟希望通过这部影片,告诉更多家长和成年人,拾回拼搏的勇气,不忘纯真的友谊,青春从未远去。
生活 充满变数
同一个城市,三种不同身份的人,三种不同生存方式 快递小哥在生活压力之下,如何维护爱情;一个舞者,在成为舞蹈家之前,要经历多少次跌倒与挫折;被套上“富二代”标签的女孩儿,如何选择自强自立的生活。
这些就发生在身边的剧情,同学们为电影取名《无名》。寓意,哪怕此刻的我们,默默又无名,即便相聚又离别,未来某一天,一定会迎来惊喜和重逢。
影片中角色最冲突、矛盾的,就是快递小哥这一角色。扮演者黄中元,刚满18岁,开学就是巴南中学高三学生。为了情感融入,他花了一周时间,去体验快递哥和外卖哥的生活。
“他们生活在社会基层,有人兼职几份工,工作时间12小时以上。有人住在合租房里,七八个人挤在一起。有人为给孩子寄生活费,舍不得买新衣服,天天穿工作服……”黄中元说,如果不是角色的需要,他或许还以为快递哥的工作,仅限于捡包裹、送包裹、打包这么简单。
黄中元是艺考生,为了表演效果好,拍摄期间,主动把眉毛削短了一截。他说,同学们心境虽然还不够成熟,但这次经历,让大家悟出一个道理:生活充满变数,只有通过努力,幸福才会来敲门。
爱情 朴实真挚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爱情,朴实而真挚。一把卷尺,贯穿一对老夫妻的一生。老裁缝给爱人做了一辈子衣服,直至老伴离世。《卷尺记忆》这部影片,以《当爱已成往事》作配乐,17名高中生要诠释的主题是:一生只爱一个人。
懵懂的同学们能驾驭爱情主题吗?男主扮演者余志濠,马上就是礼嘉中学高三学生,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喜欢文艺片、剧情片,主动要求出演这个角色。为融入剧情,他利用功课之余,恶补看纪录片,搜集老人的故事和过往,甚至尝试画老人妆。那个年代带给他的感受,是相爱不敢爱、没有任何功利心、真正相濡以沫的爱情和亲情。
这部影片的主要拍摄点,定在南岸区下浩老街,三天拍摄时间里,同学们花露水不离身,身上到处是蚊子咬的包。短暂的相处,让余志濠感受到,专注一件事的快乐和成就感。
“这些影片,不仅属于同学们,也属于热爱重庆、追求理想的重庆人。”余志濠说。
老师点评
见识到孩子无限可能
这次电影节,受邀作点评的专业大咖,都是同学们的指导老师。涉及播音主持、编导、表演等艺术培训老师。老师的点评,也为面对艺考的同学和家长,传来最新应考信息。
中国高考影视联盟秘书长张福起表示,如今的艺考,反对模式化,更考验孩子的应对能力和现场反应,以及对知识、情感的积累和表达。他认为,各行业对网络直播、策划、文化创意等新兴人才需求量大,人才供不应求,加之国家目前大力发展美育教育,对悟性较强的艺术类学生来说,当下正是发展的契机。“重庆的孩子有灵气、有主见,这场电影节,让我见识到了重庆孩子的无限可能。”张福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