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节上四川高校推出 “中华二十四节气图谱”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曾洁)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6月13日,全国首个“中华二十四节气图谱”在第六届非遗节上发布,图谱化地重新设计和解读了二十四节气,看上去标新立异,又一目了然。
主创团队负责人、非遗学院院长陈思琦介绍说:“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是个利好的消息,我们想用一种活泼生动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二十四节气,传承传统文化。”主创团队耗时半年,深入挖掘整理、研究论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概念创新,终于在非遗节期间正式发布了全国首个“中华二十四节气系列图谱”,相关衍生产品也将随后进行展示。
作为“二十四节气系列图谱”主创团队代表,非遗学院老师冷杉杉、王育姝对二十四节气系列图谱进行解读。“二十四节气文化图谱”借鉴“六书”造字的方法生造了24个“节气字”,再结合太初历、天干、地支、五行等元素,涂上古色,设计了一个同心圆式样的图谱。“二十四节气自然图谱”则结合了黄道度量坐标的经度,手绘了不同节气的时令花卉、民风民俗,让人们更加了解节气更迭之美。
二十四节气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中的新成员,在本届非遗节上还有扯眼球的表现。今年的非遗节首次设立了世纪舞二十四节气展演,旱船、舞龙、舞狮表演代表了“立春”,都江堰放水表现了“清明”,望丛赛歌会还原了“芒种”时分农忙后的热闹,高山族托球舞象征着“秋分”之后丰收的喜悦,39场活态展演表现了不同节气的民俗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