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就上学> 资讯 > 大学 > 文章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招办主任访谈实录

更新: 2017-06-15 08:48:11 | 中国教育在线 

主持人:请简单介绍一下浙江师范大学的基本办学情况?

姜洪友: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2015年入选浙江省第一批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校百强行列。在《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的2017中国大学排名中,教师平均学术水平居全国第40位,学校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第77位,稳居浙江省属高校第2名。

学校占地面积33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学校拥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以及外国留学生、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招生资格。学校现有18个学院71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5000余人,研究生5300余人,留学生2800余人。现有教职工283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340余人,副高职称教师63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1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人,国家外专千人计划专家1人,青年千人计划专家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9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省特级专家2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省“千人计划”专家9人,省“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9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54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5人。

学校现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学科4个(省属高校并列第一),省级一流学科18个(省属高校并列第一),省级优势专业11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7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立项1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产教融合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个,人文社会科学基地9个。

主持人:请简单介绍一下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

姜洪友:第一个特色是初阳学院:以精英教育为目标,培养拔尖人才

初阳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为培养德才兼备、富有个性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而建立的一所荣誉学院。学院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善创新”的培养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一流师资,实施精英教育,设有试验班一(师范,可选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地理科学)、试验班二(师范,可选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试验班三(非师范,可选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从2016级开始,学院在“通识+专业”的培养模式基础上实施“1+3”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书院式管理,设置系列特色课程与文化活动,搭建学生交流研讨、合作共进的平台。第一学年,由初阳学院管理,实行通识教育和大类学科基础教育;第二学年,学生学籍转入各专业学院,组建专业初阳班(一般不超过30人),实行导师制下的个性化专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单独开班,实行小班化教学。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先、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近三年,每年均有多位同学被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985高校录取为研究生,并有多名毕业生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国(境)外高校深造。40%以上的学生在国际、国家和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30%以上的学生获得省级和校级优秀毕业生称号。综合文科022班被教育部、团中央评为“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初阳学院毕业生以其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质受到广泛好评。

第二个特色是教师教育:引领浙江基础教育,培养卓越教师

浙江师范大学具有优良的教师教育传统,为浙江省基础教育输送了近10万优秀师资,培养了浙江省50%的特色高中校长、85%的省级示范幼儿园园长、45%的特级教师,45%的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是浙江省教师教育重点研究基地。

一直以来,学校在对接基础教育中主动引领与服务基础教育改革,以培养“热爱讲台、站好讲台”的师范生为目标,重点培养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心理教育能力、教育技术能力,并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践模式三个维度创建了现代教师能力培养的新体系,着力推进卓越教师培养。在课程体系上,学校在全国率先设置独立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为职前教师培养搭建了优质课程平台;在教学方式上,坚持“实践+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运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理论修养与实践能力;在实践模式上,通过四年一贯分段设计,构建教育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实践模式,成立全国首家教师教育实训中心(2015年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施师范生教学技能考核制度,保证师范生教师技能的有效提升。学校的这一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为发起单位,成功主办了4届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7届浙江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教师教育改革成果丰硕。学生在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成绩优异,14位获国家级一等奖,省级一等奖数占全省总数的40 %左右。《现代教师RPT能力培养的创新与实践》《对接与重构:地方师大师范生培养体系探索》 等8项教学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基于UGS教育共同体的实践创新型中学卓越教师培养》《保教融合的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获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获批浙江省教师培养重点基地。

第三个特色是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与实践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校入选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构建了具有浙师特色的“五位一体、五为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素养能力相得兼长”四维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社会生存训练:造就21世纪人才的有效途径》《社团学分制: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等一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

学校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学科竞赛为主要抓手,形成了完善的“国、省、校、院”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学校每年立项学生课题1000余项,确保所有学生在校期间都有机会参与创新项目训练。依托“挑战杯”、“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形成了教育服务、文化创意、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电子商务、体育健康、公益服务等七大特色领域。每年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人数超过12000人次。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学校围绕浙江省“十三五”规划新兴产业需求,大力发展工科专业,着力培养“学科引领、理实浸润、双向贯通、全程衔接”的卓越应用型人才。工科专业建设成效初显,电子信息工程、交通运输专业入选省“十三五”特色专业。投资2.5亿的轨道交通、智能制造及现代物流“产教融”重大项目已全面投入建设,项目的落成将为我校工科专业的快速崛起打下良好基础,全面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全校已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取得丰硕的创新创业成果。近三年来,共获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67项、省级736项,名列浙江省本科高校前茅。我校先后两次入围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是该项赛事37年来全球第二支入围的师范院校参赛队;连续5届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阿西剧社作品《沧海月明》、《再见彼得潘》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戏剧节金刺猬奖(唯一最高奖);生存训练活动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学生原创舞蹈《婺魁》《婺韵》等荣获全国大艺展一等奖、中国舞蹈荷花奖十佳作品等荣誉。涌现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甄嬛传》作者流潋紫为代表的青年作家群、在线公益支教团队等一批创新创业典型。

关键词:浙江 高校
  • 浙江省东阳市实施“大学生创业创新扶持计划”

  • 浙江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这两所一本院校该如何选?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南湖革命纪念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喜获佳绩

  • 浙江农林大学获中国大学生户外挑战赛冠军

  • 大学生暑假留校成新风向:高校应做好引导

  • 站外阅读

    热贴排行

    最新发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