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就上学> 资讯 > 大学 > 文章

人民日报谈高校挖人:扶植小人物、培养青年教师愈发可贵

更新: 2017-05-25 15:37:54 | 浙江在线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高校“挖人”之风盛行,甚至有的高校开出年薪百万的价码,还有科研、住房等其他优厚条件,以吸引其他院校及科研单位的院士、长江学者等拔尖人才;还有大学的某一专业方向的科研团队被整体“挖”走的。有人称之为新一轮的“挖人大战”和“双一流”的“速成法”,以至于教育部负责人动情地呼吁,东部高校对中西部高校的人才要“手下留情”。

高校“挖人”现象原因何在?一方面是“挖人”的学校经济条件好,不差钱,被“挖”的学校相对处在比较落后的地区,教师的待遇整体上偏低;另一方面是提升高校排名、学科评估、课题申报、经费划拨以及争取进入“双一流”行列的需要;还有部分著名学者自身的一些原因。

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应该说,正常的人才流动无可厚非,随着社会的进步,学人们不可能一辈子都服务于一个单位,人往高处走也合乎情理。问题是,有些强势高校“挖人”无底线,甚至搞恶性竞争。比如:为了吸引人才,甲学校开出较高的价码,乙高校开出更高的价码以求胜出,也不顾及人才与原来服务的高校之间的约定。另外,有的著名学者同时跟好几个学校谈判,哪个学校给的价钱高就去哪儿。

那么,面对这种现象,该怎么办?

从国家层面看,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既要完善以高层次人才数量为依据的评价机制,降低东部高校抢人才的意愿;还要在政策、资金分配等方面给中西部高校更多支持,帮助其稳住人才、吸引人才。这样才能平衡好人才自由流动与高等教育生态健康的关系。对那些位于比较发达地区的高校,应该有相关的约束性政策。武汉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向笔者呼吁,对发达地区高校应该给予适当的限制,不能任其随性开价码、“挖”人才。

处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应尽可能地为著名学者提供科研条件、提高待遇以及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同时,也要加强相应的管理措施。

一些“挖人”的强势高校负责人认为,“很多学术‘大牛’一来,这个学科就起来了。”这种立竿见影意识的功利性太强,缺乏应有的胸襟、格局和开阔气象。

“扶植小人物,延揽大学者”,这是新中国第一家高校文科学报《文史哲》的办刊追求,当年负责该杂志的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华岗就规定,《文史哲》要扶植新人,每期尽可能推出一个新作者。一大批后来成名的学者,在该杂志发表了其处女作、成名作或代表作。老一辈革命家、学问家华岗的办刊思路,对于当下大学的教师队伍建设,也富有启发意义,就是不能只顾延揽大学者,更要扶植小人物。

没有天生的大学者,大学者也是由小人物成长起来的。对于著名学者,切忌只仰视,也要辩证看。如果说功利性也有合理的成分,就是应该追求中长期的功利效果,强势高校的负责人该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当下,尽力扶植小人物、培养青年教师的高校,愈发显得可贵。

扶植小人物,不只是关乎教师队伍建设,还影响校风、学风。高校在引导青年教师尊重大师名家的同时,更应该让他们燃起心中的希望之火,感到有出路有前途,在学校树立向上的风气。当然,青年教师不能被动等待扶植,自己主动作为才能引人注目。

对于高校而言,学术群星璀璨,固然可喜,学术新星持续涌现,更加让人欣慰。

(原题为《延揽大学者,更应扶植小人物》)

关键词:浙江 高校
  • 浙江省东阳市实施“大学生创业创新扶持计划”

  • 浙江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这两所一本院校该如何选?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南湖革命纪念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喜获佳绩

  • 浙江农林大学获中国大学生户外挑战赛冠军

  • 大学生暑假留校成新风向:高校应做好引导

  • 站外阅读

    热贴排行

    最新发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