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5月13日电 (记者 丁思)“中国高校迎来了学习俄语的发展机遇。”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13日在兰州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现今中国多所高校开始新建俄语专业,甚至还有一些中学将俄语作为高考外语语种来学习,迎来了学习俄语的“热潮”。
13日,“第五届全国高校俄语专业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在兰州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兰州大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举办,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的外语学院院长、俄语系主任及俄语专业负责人参加。
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铭玉介绍,“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和民族讲着多种不同语言,文化多元且差异巨大,应加强语言互通,为“一带一路”建设铺好语言服务之路。世界九大语系在“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达到全面覆盖,“俄语在沿线12个国家可以说得通,也是区域性、地域性较为显著的语言,俄语教育要看到这种机遇。”
面对俄语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2015年9月,地处中国西北甘肃的兰州理工大学新设俄语专业,计划每年招收俄语专业学生30名。
“学生比较积极,现今每届实际招收33名。”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主任李亚林13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说,随着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该校在满足俄语语言教育的同时,尽力突出工科学校专业特色,开设科技俄语、科技俄语与服务、科技俄语与翻译、经贸俄语、商务俄语等课程。
李亚林说,通过调研发现,外企对于翻译的需求不仅限于语言的服务,更要求能够精通专业技术,“而这种复合型的专业俄语人才正是我们培养的方向。”
如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文化、经贸交往日益频繁,作为“语言桥梁”的俄语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宁琦介绍,目前中国多所高校探索采用复合型的教学方式,开展学习俄语并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国语言的模式,以俄语为基础,了解对方、熟知当地研究史料,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国现状,也可以让另一门语言提升地更快。
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创设于1946年,有70年的办学历史,人才培养集中在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面。本科阶段侧重强化俄语基础和言语技能,同时要求学生熟悉主要俄语国家的国情知识,鼓励学生到境外交流。硕士阶段增设“俄语国家社会文化”和“区域学”研究方向,侧重提高学生的俄语应用能力、国际视野和学术研究能力,使他们成为能够从事区域国别研究的高级俄语人才。
兰州大学副校长潘保田说,该校将充分发挥“懂俄语”的优势,并以此为纽带对中亚地区展开研究,并进一步拓展至对中亚地区民族语言的研究,有针对性地了解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实现与沿线国家的互通。
当日,与会专家还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俄语专业建设、俄语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俄语专业区域、国别研究的定位问题,俄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和交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