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18日电(记者 崔广琪)在上月底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2017 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法国科创La French Tech”携多家法国初创企业参展,其中一家将自己比作医疗界的“大众点评”的手机移动端平台,吸引了记者注意。近日,“康语”(TheCareVoice)平台的创始人,法国人高塞(Sébastien Gaudin)接受了人民网专访。这位已经在医疗领域从业十五年的新晋创业者,向记者介绍了法国医疗体系的概况,分享他对当前中国医疗改革的看法,并展望私人医疗领域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人民网:您在中国工作生活已有七年,最早从事于制药领域。能和我们分享您在中国的就医体验吗?
高赛:我很幸运,近几年来都未曾需要去医院就医。但我有两个年幼的女儿,一个三岁,另一个刚满一岁,因此,带孩子去医院的经历还是有的,公立、私立医院都去过。因为我们购买了私人保险,所以我妻子在怀孕、生产期间都选择了私立医院。整体来讲,我们的就医体验还是很令人满意的。当然也有过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比如在公立医院看病时,排号候诊时间太长,就诊时缺少交流和私密性等等;还有一次在私立医院看眼科医生,我们觉得最终的诊断和收费也不太合理。
整体来讲,我认为通过一定途径,让患者能够选择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让医院及医疗机构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反馈,这一点很重要,也是改善诊疗体验的关键。
人民网:那能请您简单介绍下法国公私立医院的情况?
高赛:法国的医疗体系在全球享有盛誉,大量病人愿意来法国接受治疗,这得益于法国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其便捷的报销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社保可以完全覆盖在公立医院的就医费用,医疗服务质量也比较良好。公立医院也有一些专家号的诊疗费,要高于医保的报销范围。此外,还有私立医院,我们称之为“私立诊所”(Clinique)。与中国不同的是,在法国,这些私立的医疗机构名声很好,因为它们提供更优质、更细致的诊疗服务。当然费用也会更高昂,其中有一部分可以通过社保报销。至于差额部分,选择私立医院的患者通常会通过私人保险或医疗互助保险(mutuelle)来报销。
私立医疗体系在法国大大小小的城市被普遍采用,因为该体系覆盖了大量可供患者自由选择的全科、专科医生。在法国,人们选择公立或私立医院,主要取决于自己是否购买了额外保险。一般情况下,如果购买了医疗互助险,人们通常就会选择服务更好、预约更快捷的私立医院。另外,在求医时,越来越多的法国人重视医疗机构和医生情况的信息透明度。法国健康署(HAS)近日发起一个网站,允许网友在该网站上给各医疗机构和诊所做出客观点评。
人民网:在您看来,中国的私立医院主要面临哪些挑战?
高赛:中国目前有将近一半的医院是民营的,这一比例在几年前只占四分之一。可是,只有不到10%的中国病患在就医时,愿意选择这些私立诊所。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私人医疗领域正在发生迅猛的变革,在就医时仍会选择三甲级医院。
人们不愿意选择私立医院,一来因为他们认为知名的大夫都在公立大医院,二来认为“私人诊所”名声不好,而且价格贵。所以民营医疗机构面对的一大挑战是,要让大众对它们有清晰、公正的认识,获得值得信赖的信息。
人民网:谈谈您开发“康语”(TheCareVoice)手机应用的初衷。
高赛:我还在制药公司工作时,当时公司的一位联合创始人和法国健康部的官员、医学专家和一些中国大医院接触较多,目的是更好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诊疗。我从他那里了解到,很多中国人对本国医疗体系持有相当谨慎甚至怀疑的态度,认为网上涉及医疗就诊的有关信息比较模糊。在搜索引擎上付费打广告的医疗机构也曾因发布不实信息而频频爆发丑闻。另外,中国患者作为消费者也习惯在网上分享个人求医的体验和推荐。中国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普及程度高,这一切促成了“康语”(TheCareVoice)的诞生。
人民网:您在中国从事私人医疗相关领域多年,您对中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医疗改革有何看法和评价?
高赛:我注意到,自2009年以来,中国为医疗改革做出很多努力,其中对改善城镇居民的就医环境投入很大,让他们能在家附近就医。此外,一些政策的调整也有利于包括医疗机构、药房在内的私人医疗市场,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尤其是近期的医改措施,允许医生在私立医院兼职,准许外资独资创办医院,调低了个人及单位的医保缴纳比率等。
我认为,这些改革措施的方向都是对的,中国为改善整个医疗体系正付出大量必要的投入。可以看出,官方有意放宽私立医疗产业,让就医的选择更多样化,医疗服务更优质化,从而引导民众去更多地选择私立医院,同时还能带动私人医疗保险业的发展,更好地满足病人作为消费者的需求。
人民网:那么这些积极的改革举措是否对“康语”在中国的发展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