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恐怖威胁遍布欧洲,比利时成了“重灾区”,法国人“与恐怖主义生活在一起”,而孤悬海外的英国一向被视为“安全岛”。但22日晚造成20余人死亡的曼彻斯特爆炸案,给英国带来了罕见的紧张局面——由于更多恐怖攻击“可能迫在眉睫”,英国政府10年来首次上调恐怖威胁至最高级别“危急”,警察出动,军人上街……空气中充满了不确定的味道。“危急”下的大不列颠究竟是什么情形?英国人慌乱吗?他们怎么看待当下的反恐举措?《环球时报》驻英国记者讲述了他们的观察和感受。
恐怖袭击中的伤者
2007年6月30日,在苏格兰第一大城市格拉斯哥的机场,两名男子驾驶一辆燃烧着的吉普车向航站楼冲去,瞬间浓烟滚滚。由于距伦敦2005年地铁爆炸案不到两年,加上期间一连串未遂恐袭被破获,刚上任3天的首相布朗决定将反恐级别提升到最高——“危急”。
然而,民间并未安心,不少人反而有些惶恐,不明白英国为什么成了恐袭多发之地,不敢想身边有多少蠢蠢欲动的“潜伏者”。近十年过去,随着5月22日晚曼彻斯特体育馆的爆炸声响起,上任不到一年的首相特雷莎·梅又一次将反恐级别提升到最高……
阴影难消
在爆炸案发生数小时后,《环球时报》记者赶到曼彻斯特,同当地人一起迎接黎明到来。5月的英格兰,终于迎来阳光明媚的好天气,但从皮卡迪里火车站走出,放眼望去随处可见三五成群全副武装的警察。一夜间,数百警察分散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令人感到洒在这座名城的煦暖阳光都被驱散了。
英国警察向来被看做这个国家的名片,很多外国游客在记录个人见闻时提到请当地警察帮忙,而警察们有求必应的小故事。所以,当记者不确定前往曼城体育馆的方向是否正确时,毫不犹豫地向警察问询。令记者吃惊的是,警察们的态度不再友好,而是冷冰冰地说:“你最好别靠近那里。”说完转身就走。当然,记者能够理解,他们如此“不近人情”,也是不希望有无辜者再受伤。
无辜者已经受到严重伤害:22人死亡,60多人受伤。这两天,爆炸中被夺去生命的8岁女孩萨菲·罗索斯带着可爱笑容的照片,出现在英国各大报头版,提醒民众恐袭的残忍和结果的令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