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位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陕西省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的高等政法院校。学校立足陕西、面向西北、服务全国,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成为一所法学特色鲜明,经济、管理、文学、哲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西
西北政法大学位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陕西省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的高等政法院校。学校立足陕西、面向西北、服务全国,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成为一所法学特色鲜明,经济、管理、文学、哲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有着70年的建校历史,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富有丰厚文化底蕴。
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中共中央在革命圣地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陕北公学作为我党创办的第一所干部高等学校,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抗战干部和知识青年。首任校长是教育家、文学家成仿吾。
1941年陕北公学与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了延安大学,继续为抗日战争培养革命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延安大学是我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教育家吴玉章任延安大学首任校长。
1949年延安大学迁至西安,更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主要任务是培训新中国建设特别是西北地区建设所需要的各类干部。陕西省政府主席马明方兼任校长。
1953年西北局决定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改组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次年底改组为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主要任务是为西北地区及周边省份培养公、检、法、司政法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白清江、刘若曾先后为学校的校长。
1958年9月,西北大学法律系调入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成立西安政法学院,学校成为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等政法院校,从此开始了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历史,刘若曾任院长兼党委书记。1963年学校定名为西北政法学院,由教育部和最高人民法院共同管理,以最高人民法院为主,成为全国四所政法学院之一。
“文革”期间,学校被迫停办。
1978年学校复办,1979年恢复招生,由最高人民法院主管。被司法部授予一级金星荣誉奖章的王云同志担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1980年以后,学校划归司法部主管。2000年,国家实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校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由陕西省主管的高校。2006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揭开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长期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西北政法大学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为己任,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学校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校加大办学条件建设力度,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师生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目前,已建成长安、雁塔两个校区,占地1347亩,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达21.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总面积14.8万平方米;有教学科研实验室16个,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和多媒体教室座位数10778个,教学用计算机2146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5097.78万元。雁塔、长安校区各有1座图书馆,馆藏图书167万册,中外文期刊2300余种,购置有20多种国内外先进的网络学术资源;计算机网络实现了两校区千兆光纤互连,建成了集教学、科研、管理为一体的虚拟校园网络。大雁塔旁,终南山下,现代化、园林式的校区,成为来自全国各地青年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家园。
学校的教学科研实力显著增强。设有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安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教育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学院和体育教学部;设有法律实务、物证技术、新闻传媒、商品金融等6个实验、实训中心;设有法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法律科学》编辑部和22个研究中心。学校建有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陕西省刑事法律科学研究基地;现有22个本科专业、2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家较早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2000余人。
学校汇聚了一支博学敬业的优秀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24人,其中专任教师81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27人。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6人,先后有40多人次获得司法部优秀教师、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等各种荣誉和奖励。90多人担任全国以及省级学术团体的会长、副会长和常务理事等。一大批中青年学术骨干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在国内学术界崭露头角。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学校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科学制定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工作成绩显著。“十五”以来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0项,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有4部教材获省级以上优秀教材奖,8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法学专业被确定为省级名牌专业。多年来,学校以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受到社会好评,成为莘莘学子治学、修身、成才的理想园地,始终保持着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本科生生源。学校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辐射面广。近三年,学校本科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均在95%以上,新生基本素质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与好评。1996年司法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2001年在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中我校获得“优秀”结论。
学校积极实施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工程,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注重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来带动和提升本科教学。学校在中国传统价值哲学、死刑问题、法律价值、先秦法律史、革命根据地法制史等学术领域的研究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形成了比较优势。2002―2006年,教师及研究人员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研究课题9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项,教育部项目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2项。2004―2006年,学校教师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仅2005年就有3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出版专著、译著、教材以及其他成果260余部。学校编辑出版有《法律科学》、《政法教育研究》、《成人法学教育》等学术刊物。其中,《法律科学》是全国“三十佳”、陕西省“五佳”人文社科学报,是学报类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
学校把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放在突出位置,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现有各类学生社团42个,“学生法律服务中心”被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百优”学生社团。校团委四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获得“校园之春”文化艺术节纪念建党80周年全国优秀组织奖、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优秀组织奖等奖励。2004年到2006年,有7支社会实践队被评为“陕西省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志愿服务队”,有17位教师和学生被评为“陕西省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屡获佳绩。学生在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全国英语竞赛、“CCTV”杯全国英语竞赛等全国英语赛事中载誉而归。
学校坚持走开放式办学道路,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近年来,欧盟副议长、德国司法部长、芬兰最高行政法院大法官、哥斯达黎加大法官、英国法律大臣、国际刑法协会主席及两任秘书长、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副主席等360余名国外、境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官员来校访问、讲学;先后派出60余名教师出境、出国访问、进修、攻读学位、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办学活动。
七十年薪火相传,七十载人才辈出。西北政法大学从延安一路走来,胸怀革命理想,抱定服务祖国人民的宗旨,弘扬老延大“政治坚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在百废俱兴的建国初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中,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党和国家培养了近10万名优秀革命干部和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被誉为革命干部的摇篮、法律人才的摇篮。校友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模范人物。如中央委员、国家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高俊良,原陕西省政协主席艾丕善,全国师德先进个人、著名哲学家赵馥洁,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孙宪忠、贾宇,“东方之子”、全国著名律师田文昌,全国模范法官李增亮,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张会中,著名企业家“天山雄鹰”侯康乐,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卫士”任志清,全国十佳公证员王红英,“公安部十佳巡警”朱友银,“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王理乾等。学校毕业生以其朴实勤奋、积极向上、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工作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强,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厚爱与好评。
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弘扬老延大优良传统,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服务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鲜明特色,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联系方式
长安校区:西安市韦郭路中段 邮编:710122
雁塔校区:西安市长安南路300号 邮编:710063
西北政法大学奖学金:
暂无信息
西北政法大学就业情况:
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