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学院座落在汉魏古都----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相传,“许”源于尧时,因许由牧耕此地而得名。三国时期,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挟天子以令诸候”。改革开放以来,许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中原城市群重要城市之一。许昌三国文化独具魅力,自然环境优美宜人,获得了“国家优秀旅游城”、“国家
许昌学院座落在汉魏古都----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相传,“许”源于尧时,因许由牧耕此地而得名。三国时期,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挟天子以令诸候”。改革开放以来,许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中原城市群重要城市之一。许昌三国文化独具魅力,自然环境优美宜人,获得了“国家优秀旅游城”、“国家园林城”和河南省卫生城、文明城市等称号。中原腹地的优越位置、四季分明的宜人气候、优美高雅的育人环境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省内外学子到此就读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许昌学院是在原许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普通本科学院。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创办于1907年的“许州师范传习所”,旧中国时期即为省属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获得快速发展,195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因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改为中师, 1978年经国家批准恢复师专,2002年3月升格为许昌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许昌学院人认真践行“崇德砺志,博学敬业”的校训,形成了“团结活泼,勤奋严谨,文明诚信,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校规划面积2600亩,现有占地面积1200多亩,建筑面积近48万平方米。 学校分为东西两个校区,西校区景色别致, 环境优雅;位于许昌市东城区的新校区规划合理、建筑美观、风景秀丽。 学校教学设施先进,拥有各类实验室和训练室100多个,建有远程双向视频教学系统和先进的校园网络系统;建有高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各类体育设施完善齐全。图书馆馆藏丰富,由香港邵逸夫基金会资助500万港元建设的3万平方米的新图书馆将于2007年底建成。学校现有15个院(系)及继续教育学院、五年制专科部,举办有37个本科专业和19个专科专业,这些专业分布在文、理、工、法、教、史、管七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教师教育专业与非教师教育专业并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6000人,成人教育在读生近6000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964,其中专任教师753人,有正高级职称31人,副高级职称209人,硕士以上学位者287人。 学校还在国内外聘请了36位包括院士、博士生导师在内的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有个性、能创新、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学校始终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贯彻质量立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狠抓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大力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素质育人”的系统工程,抓好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者讲坛不断迸发思想火花,学术交流常睹大师风范,各项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学校积极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科研实力逐年提升。“十五”期间,我校教师共出版专著、教材99部,发表论文1217篇,完成课题、项目161项,获得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26项。特别是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重大科研课题、省教育厅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团中央重点课题、省社科规划项目等高层次项目。《许昌学院学报》一贯坚持质量第一、突出特色的办刊宗旨,在全国高校和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先后被评为全国社科百强学报、全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学报百强特色专栏、河南省一级期刊和河南省“十佳学报”。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精神的塑造和校园文化的培育,致力于建设“和谐校园、活力校园、学术校园、文化校园”。校园环境优美宜人,绿树葱茏,花草灿漫;学校形象标识独具魅力,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生社团十分活跃。一年一度坚持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暨科技活动节、大学生运动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在全省、全国竞赛活动中屡屡获奖,曾获得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希望工程组织奖、全国志愿服务先进单位等称号,在河南省首届电视大专辩论赛中荣膺冠军,入选全省高校十大学生社团标兵,学生科技活动先后四期被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 栏目报道。
学校积极发挥社会服务的职能,实行开门办学,不断拓展办学新途径,与双汇集团、瑞贝卡公司、许昌市公路局、禹州钧瓷研究所等联合举办新专业,定向培养人才,增强了办学活力。不断拓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合作建立微纳米新材料实验室,共同开展科学研究;与印度旁遮普技术大学、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举办有关专业,成立国际信息技术学院,培养现代科技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科学管理,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努力建立科学有序、管理规范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学校先后被评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综合治理、校园文化、后勤服务等先进单位和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在2006年行风评议工作中荣获全省第四名的好成绩。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后勤服务工作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跨入新世纪的许昌学院,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学校领导班子高瞻远瞩,谋划学校发展蓝图,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10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7000人左右,继续教育在读生达到7000人左右。 通过教育部普通本科院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初步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 第二步:到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8000人左右,继续教育在读生达到8000人左右,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和专业,育人层次、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显著提高,不断提升在全省和全国高校的知名度。 第三步:到2020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20000人左右,继续教育在读生达到9000人左右。 进一步提升培养层次、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研究生教育达到一定规模,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环境优美、校风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质量过硬、效益显著的多科性教学型大学,努力实现“省内知名、国内有位”的目标。目前全校师生正团结一致,奋发图强,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奋斗!
许昌学院奖学金:
奖学金设置:
1、国家奖学金:每年评定一次,名额按上级分配名额推荐评定,约8000元。
2、综合表现奖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评定数额占学生总数的20%。分为一等、二等两个等级。一等奖占5%,金额1000元;二等奖占15%,金额500元。
3、单项奖学金:分为德育单项奖、学习单项奖、科技创新单项奖、体育单项奖、艺术单项奖、个人进步单项奖等。奖励金额从100元到2000元不等。
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措施:
1、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金额5000元;按学生人数比例的3%评定,每年评定一次。
2、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按学生人数的20%比例资助,平均每生2000元,师范生适当倾斜。
3、困难补助:包括一次性补助、临时困难补助等。
4、勤工助学基金:学校设立勤工助学岗位,经济困难学生可通过自身劳动获得一定的报酬。
5、国家助学贷款: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帮助困难学生通过银行获得助学贷款。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政府支付。
许昌学院就业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设有就业指导专门机构,同全国大中型企业、地市人才交流中心、地市教育局、学校等建立了协作关系,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指导和服务。多年来,学校培养的各类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生就业率达到9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