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轻工业学院是山东省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市。 历史沿革与发展变迁。学校始建于1948年,时名胶东工业学校,隶属于解放军胶东军区。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山东省轻工业学校升格为山东轻工业学院。2006年,学校整体迁入济南市西部新城大学科技园。
山东轻工业学院是山东省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市。
历史沿革与发展变迁。学校始建于1948年,时名胶东工业学校,隶属于解放军胶东军区。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山东省轻工业学校升格为山东轻工业学院。2006年,学校整体迁入济南市西部新城大学科技园。
学校于1982年成为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5年成为工程硕士培养单位。2006年成为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基础设施与办学条件。校园总面积144.1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4.21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26.4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5.2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38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965.46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46.79万册,电子图书53.92万册。体育场馆总面积7.57万平方米,体育锻炼(训练)设施器材齐全。
学校建有山东教育与科研网济南城域网西部新城大学科技园网络节点,为大学科技园内的9所高校提供教育科研网络接入服务。校园网贯通整个校园且运行良好,实现了核心万兆、汇聚层千兆、百兆到桌面,充分满足了教学科研的需要。
学科专业及办学规模。学校设有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法学院、数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以及体育教学部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学校现设45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门类。
学校拥有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个硕士点(涉及工学、理学、文学、法学四个学科门类),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学校面向全国17个省市招生。截至2007年8月31日,全日制在校生15734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4808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30人。折合在校生16231.6人。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办学方略,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968人,师资总数928人,其中教授118人,副教授296人,高级职称教师占师资总数的44.6%。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605人,占师资总数的65.2%,其中博士161人,硕士444人。
学校有双聘院士3人,“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1人。师资队伍中有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工程人选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人,山东省优秀教师8人,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3人。
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1人荣获“山东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人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1人荣获“山东省师德标兵”称号,1个教研室荣获“山东省师德建设十佳单位”称号。
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术声誉不断提高。学校现有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8个教学实验室,220个校内外实习基地。2000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省级18项,省级实验技术研究项目1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省级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成果奖5项,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奖6项;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山东省教育厅“九五”立项教材9部,编写其他省级以上规划教材或统编教材17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988篇;建成省级精品课程8门。
学校大力实施“质量立校”办学方略,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建立健全了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努力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三学年,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科技文化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38项,省级奖励208项。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采取得力措施,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学生工作成绩突出,近三年,学校荣获“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示范高校”、山东省“红旗团委”、“山东省十佳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等称号,涌现出了“全国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十佳”、“百优”政治辅导员等学生教育管理先进个人。学生获校级以上各级各类荣誉奖43364人次。
良好的育人质量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06年、2007年,我院本科层次省内第一志愿录取率均为100%,是山东省唯一一所连续两年本科二批次第一志愿完成录取计划的院校。
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均保持在94%以上。建院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2万余名本科毕业生,大多数毕业生奋斗在轻工行业,他们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经成长为山东省轻工行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毕业生中有6人获得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5人成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在近三届评选的30名“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十大成功创业者(基层就业标兵)”中,我院毕业生占5名,入选人数列山东省高校首位。
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学校大力实施“学科领校”办学方略,建立了以省、校两级重点学科(实验室)为龙头,品牌特色专业为骨干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现有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与企业共建的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8个校内研究所(中心)。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以科研促进教学,成绩显著。2001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38项,省部级课题12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获省级奖励67项;专利34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其中被 SCI、EI和ISTP收录的论文475篇。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的《高校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统计排序》显示,我院全国排名第22位,比2005年的38位提前了16位。邱均平教授编著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2006-2007]》(科学出版社,2006年)显示,我院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在全国同学科排名第四位,制浆造纸工程二级学科在全国同学科排名第三位。
产学研合作与国际交流。学校大力实施“开放活校”办学方略,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依托山东省轻工行业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山东省百余家轻工企业成立了山东轻工高等教育发展委员会,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模式。聘请知名企业家作兼职教授,不断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加拿大、英国、芬兰、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丹麦等国家的21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山东轻工业学院奖学金:
八、奖贷学金
我校有一整套奖励优秀学生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规定,形成了奖、贷、补、助、减、免的资助体系。家境贫寒而又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以得到多方资助,顺利完成学业。
山东轻工业学院就业情况:
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均保持在9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