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经济学院原名山东财经学院,创建于1952年,是省内建校最早的财经类普通高校,1978年更名为山东经济学院。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文、法、理、工、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学校发扬“克明峻德、格物致知”的校训精神,总结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山东经济学院原名山东财经学院,创建于1952年,是省内建校最早的财经类普通高校,1978年更名为山东经济学院。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文、法、理、工、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 学校发扬“克明峻德、格物致知”的校训精神,总结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山经传统,形成了“以人为本 、崇尚学术”的山经文化,确立了“学校与师生员工共同发展”的山经信念。 山东经济学院新校区教学楼 学校坐落在山东省济南市,现有两个校区。老校区占地580亩;新校区一期工程占地1000亩,另有规划建设用地2422亩。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7094人。有在职教职工1322人,其中专任教师954人。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1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所占比例为79.5%;有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16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和省级优秀教师1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省部级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11人。聘任国内外兼职教授、名誉教授60人。 学校拥有完备的教学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716万元。建成了覆盖全校的千兆以太计算机网络。馆藏纸质图书156万余册,电子图书50万册;中外文期刊近3000种,12个专业数据库,一个自建数据库。学校运动场面积10.3万平方米。生活服务设施齐备,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 学科建设及专业设置 学校设有16个教学学院,44个本科专业;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予权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资格。有会计学、企业管理、金融学、数量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政治经济学等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数字媒体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山东省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拥有企业管理学科和会计学科两个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企业管理学科特聘教授已经聘任到位。会计学专业为教育部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和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为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基础为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课程;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企业财务管理等10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统计学等8门课程为省级重点建设基础学科课程。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设有山东区域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数理经济研究所、概率统计与保险精算研究所 、和谐发展研究中心等20个研究机构。近五年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4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3项,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5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498篇,科研经费达到4980万元。 学校拥有“山东省财政金融研究基地”和“山东省工商管理研究基地”;设立了“山东省企业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经济》杂志是学校主办的综合性经济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交流与合作 学校实行开放式办学的发展战略,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中外合作办学先进单位”。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韩国、瑞典、菲律宾等国家的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广泛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山东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山东微软技术中心等知名企业联合,分别组建了企业信息化研究中心和ERP实验室;与山东社会科学院、章丘市人民政府等科研机构和地方政府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合作。 人才培养与就业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明确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突出诚信教育 ,实施313成才工程,推进开放式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的认可,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培养了58043名毕业生,为山东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我校毕业生以其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专业素质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学校的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发展目标 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学条件和环境建设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学管理为保证。通过实施“教学强校、学科强校、科研强校、人才强校”战略,经过八至十年乃至更长时期的不懈努力,把学校建成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文、法、理、工、教育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水平财经大学。
山东经济学院奖学金:
第六章 奖、贷学金制度 第二十三条 学校为了切实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激励学生奋发成才,特制定保障机制和奖励机制。 保障机制:国家贷款保学费、勤工助学保饭碗、临时困难补助保重点。详见《山东经济学院“313成才工程”实施意见》、《山东经济学院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细则》、《山东经济学院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奖励机制: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以及优秀学生奖、优秀团员奖、优秀学生干部奖、优秀团干部奖、创新奖、优秀毕业生奖和其他社会奖学金等。详见《山东经济学院优秀学生奖励条例》。
山东经济学院就业情况:
我校毕业生以其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专业素质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学校的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