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并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888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南京林学院。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
南京林业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并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888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南京林学院。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学校现设有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木材工业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风景园林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教育部等16个院部和1个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南方学院。
学校现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0个博士点及博士授权领域、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9个硕士点和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整体授予权和副教授、教授任职资格的评审权。现有林业工程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生态学、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和森林工程等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学校现设有53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各类在校学生25000多人,其中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3000余人。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了8万多名建设人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外聘院士6名,博士生导师117名;具有正高职称144人,副高职称342人。学校占地面积373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亿元,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为150万册。校园网络以千兆带宽为主干,覆盖全校。
学校现有省部级研究开发机构、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4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科研所和研究中心26个。学校每年在研课题500多项,近年来承担了“973”、“863”、“948”在内的国家攻关和部省重点项目7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8项。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及批准专利450项,有279项获国家、部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四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35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部、省级奖励234项。学校主办有《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人文社科版)》、《林业科技开发》和《室内设计与装修》等学术刊物,其中《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为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关系。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资质。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并向海外推出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学校与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多伦多大学及UBC大学,与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马来西亚王子学院等签订合作交流协议,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办学模式。
目前学校注重依托雄厚的地域经济优势和优越的人文、自然条件,积极探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生物资源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为特色,理、工、农、文、管、经、哲、法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奖学金:
国家助学贷款
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江苏省籍学生,根据苏教贷[2003]6号文,均可由其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凭本人身份证、所在城市街道(农村乡镇)民政部门出具的经济困难证明以及子女的录取通知书,到户口所在地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浙江省户籍学生,根据浙教办计[2001]74号文,凭录取通知书等在家庭所在地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其他省户籍学生可凭个人信用通过学校向指定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贷款的最高金额为学费与南京市年平均最低生活费(按10个月计算)之和。申请贷款学生必须持有身份证及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门三级(村、乡、县)困难证明。
南京林业大学就业情况:
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在全校形成了全员抓就业,全程抓就业,全面抓就业的良好局面,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喜人。最近四年,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稳定在99%以上,在江苏省教育厅各年度公布的“江苏省内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排行榜”上一直名列前茅,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四年位居江苏省高校前四强。从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虽然毕业人数在不断增加,然而,整个就业状况依然较好,就业工作取得了骄人业绩。在2003年、2004年、2005年度“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的评比活动中,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苏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多人被评为“江苏省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学校就业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省内外高校同行们的高度赞誉和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