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育部、留学机构、行业协会公布的一系列统计数据表明,出国留学之于中国人仍然不是主流。
从1978年到2016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到458.66万人,而仅2017年当年高考考生人数就达到了940万人。
中国出国留学年度人数2015年首次突破50万,归国留学生大约40万人,而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有795万人,这里还没有将留学人员与1.09亿的中国中产阶层、数千万中产家庭的总量做比较。
纯粹的数字是苍白的,关键还是如何解读。
留学从业人员无论是出于拓展业务的公心,还是保住饭碗的私利,都会说中国市场潜力巨大、海归前景广阔。
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呢?
“潜力”、“前景”这样的将来时对当下有意义吗?
正像金融家、投资人希望尽快变现、限时上市一样,国内的学生、家长、学校、教育机构,也有些等不了了。
我在圈内的一位国际学校的好友,曾对我开诚布公地说:“你们能保证学生毕业时拿到职业认证资质吗?能让他们学完就移民吗?如果不能,我建议你还是换个工作。”
不能不说,这也能反映出中国出国留学市场的部分诉求——海归的洋文凭能否与职业规划、个人发展直接挂钩,转变为工作offer或移民纸。
究其原因,是国际就业市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