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就上学> 资讯 > 高职 > 文章

打破“高职偏见”方能解锁“无限可能”

更新: 2019-06-05 17:03:14 | 中国经济网 

日前,教育部正式批准了首批15所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更名结果,它们由“职业学院”正式更名为“职业大学”,同时升格为本科院校。在本次高职升本中,教育部明确提出各院校升本后名称均保留了“职业”二字,这在以前的高职升本中从未出现过。
 


 

实际上,此次教育部批准的“职升本”已经是“常见动作”了,根据相关统计报道,近五年间,已有超过100所高职院校升入本科序列,正式摘下“专科”“高职”的帽子,带上“本科教育”的荣冠。诚然,从客观上来看,专科院校的“升格热”一方面为广大考生提供了技能、学历的“双重加持”,在提升了未来就业层次的同时,也极大地拓宽了就业路径;而另一方面,无论是校方本身还是广大学子,甚至社会大众,在众人积极成为专科院校升格“拥趸”的背后,依旧有“本科魔咒”的观念在作祟的成分,说到底,仍是“本科”学历凌驾于“高职”学历之上的优越感的体现。而此次教育部保留升格学校名称中的“职业”二字,对于治疗“高职偏见”类顽疾,恰有奇效。

正是“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曾几何时,类似于“本科教育比专科教育更高级”“只有读了本科才是上了大学”、甚至“专科高职院校不入流”的怪诞观念在社会中弥漫开来。而实际上,在教育和社会就业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这样的论调愈发显得盲目失格。

然而,要彻底打破对职业教育偏见的藩篱,应从清晰的了解与认同入手。实际上,自1980年我国初建职业大学到现在,高职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已经走过了近四十年的历史,高职教育同样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现如今俨然成为了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教育。正是“术业有专攻”,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最主要的两种类型,区别仅在于人才培养的模式、手段、途径、方法以及目的等方面,这些差异,使其二者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育人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同时对受教育者未来的人生发展产生着不同的影响而已。和一般的本科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反而具有更鲜明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是我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与摇篮。因此从客观上说,以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以文化学习和理论研究为代表的学科型本科教育,仅仅是教育类型上的区别而已,并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故而“高职教育低人一等”的观念,从根源上来讲便是错误的,是绝对的概念不清和“唯分数论”的直接体现。

此外,若想真正走出“高职偏见”的怪圈,仅仅靠院校升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为职业教育“正名”。对于青少年学子来说,逐步放缓对“本科头衔”趋之若鹜的脚步,遵循内心真实想法,将真正喜爱的专业、兴趣,发展成为之奋斗的事业,将“热爱”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才是真正对自己的人生选择高度负责;同时,从社会层面来讲,不断强化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优化高职教育的宏观外部环境、统筹规划协调高职教育与各相关行业、企业的互动,激活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前景,创优技术型人才的从业环境,未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才是从根本上平衡教育发展、打破“唯本科论”的根本途径和有效遵循;最后,唯有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彻底摒弃“高职偏见”才是解锁未来经济社会“无限可能”的不二法门。

(责任编辑:邓浩)

关键词:高职 偏见 解锁
  •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陈栋桦:高职教改“弄潮儿”

  • 平均一人九岗,南京一高职学校学生引212家企业“疯抢”

  • 四川新增设高职院校数量全国第一

  • 首所获批!青岛新增一所高职院校

  • 高职扩招的另类思考 怎样呵护学生的兴趣

  • 站外阅读

    热贴排行

    最新发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