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就上学> 资讯 > 高职 > 文章

新加坡华侨华人:半部“血泪史”半部“奋斗史”

更新: 2018-10-30 14:02:23 | 广西新闻网 

新加坡,又名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它是一个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一起曾并称为“亚洲四小龙”,还是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作为一个典型的城市国家,新加坡还以“花园城市”著称,因其繁荣、整洁、娱乐、民风、气候和著名景点,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10月20日15时15分,飞机在新加坡樟宜机场平稳降落。“寻踪·下南洋”第2季新加坡特别报道组到达了新加坡这个世界上华人华侨最多的国家。

华人华侨是来源于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分布在全世界198个国家和地区。华人街、华人镇、华人餐馆等无不显示着华人华侨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力。新加坡华人华侨的数量几乎占据了该国总人口四分之三的比例。“在新加坡,完全没有语言上的障碍”是我们的第一感受。

漂洋过海“下南洋”

19世纪开始,由于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人民饱受战争、饥荒与贫穷之苦,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部分中国人不得不背井离乡,飘洋过海到“石叻”(新加坡)寻找新生机。

“早期过番下南洋的华族移民主要来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以两广人和福建人为主。”新加坡广西暨高州会馆永远名誉会长杨亚生祖籍容县灵山镇六泉村,特别报道组在新加坡期间,他给予了我们非常多的帮助,带我们深入了解了新加坡华人华侨这个特殊的群体。

据他介绍,19世纪40年代以来,许多出洋的华族移民属于契约华工。英荷公司通过驻扎在厦门、广州港口的洋行在中国招募掠卖劳工。“被招募的华工,被称为‘苦力’或‘猪仔’,当时在厦门、广州、汕头、香港和新加坡都设有‘猪仔’馆,牛车水的广合源号就是一个有名的‘猪仔’馆,广合源号所在的宝塔街叫做广合源街。”杨亚生告诉我们。华工出国前或抵达新加坡后集中于“猪仔”馆内,丧失自由,备受虐待。

“我父亲就是从新加坡先到印尼工作了两年才又转回新加坡工作的。”黄亚生告诉记者。黄亚生祖籍容县,其父亲于20世纪30年代初从容县经梧州到香港再来到新加坡。“那时候过来很不容易啊,在路上辗转了一个多礼拜。”黄亚生说,“听我父亲说,他到了新加坡之后,还要先在附近的一个岛隔离了一个多星期才来到新加坡本岛。”他父亲来到新加坡之后,通过先他而来的同乡,找到了一份到印尼“开芭”的工作。“在印尼工作了两年,他再次回到新加坡,在乌敏岛找了一份采矿工的工作。”积蓄了几年后,到20世纪30年代中,他终于攒够了船票钱,把之前一直还在容县的黄亚生的母亲和大哥接到了新加坡一起生活。“母亲过来后,就跟着父亲在乌敏岛种菜、养猪、养鸡,过着穷苦的生活。”黄亚生告诉记者。

1946年,黄亚生在新加坡出生。“在新加坡出生的还有我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但由于当时实在太穷,就把其中一个姐姐送给了当时在乌敏岛做警察的一个马来西亚人,后来他调职离开了,我们也失去了跟姐姐的联系,一直到现在都找不到。”

不断蜕变的“牛车水”

要了解新加坡华人华侨的历史,就不能不提到新加坡闻名遐迩的“牛车水”(Chinatown)。

10月22日18时许,记者乘地铁来到了牛车水。“牛车水不仅仅是新加坡著名的唐人街,更是100多年前‘下南洋’的华人们来到新加坡后在异域他乡艰难生存的一个重要驿站。”杨亚生说。

也许您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叫牛车水?其实,牛车水的命名是有典故的。据说,早在1819年,英国政府为了发展新加坡的经济,从海外招收了大量劳工,在短短几年里,使新加坡人口由数百人猛增至1万多人,其中来自中国广东、福建的劳工占了很大的比重。那时,老华工们都住在新加坡河出海口一带,从事着繁重的码头搬运工作。为了清扫尘土飞扬的街道,每天用牛车载水冲洗,因此该地区被称为“牛车水”。还有一个说法是:1819年英国人莱佛士登陆新加坡之后,从中国南来的华人越来越多,大部分人就住在现在的牛车水区。于是,几年之后,莱佛士索性把这个区划为华人居住区。当时,新加坡还没有自来水的设备,全市所需要的水,都得用牛车自市郊载到市中心,再由市中心转往市内各地。由于唐人街位于中心地区,于是这个以牛车载水供应用水的区域就叫做“牛车水”。

不管是哪种说法,都反映了100多年前“下南洋”而来的华人生活之艰难。

薪火相传的“原貌馆”

“他们仿佛是我的祖辈,与我有着莫名的血脉相连。馆中之旅,我为他们或卑微或伟大的生活理想所触动,也为他们的苦难辉煌所动容,他们不会被遗忘……”牛车水原貌馆,或许是每个华人必到的地方。这栋小小的三层楼房,详细而清晰地还原了“下南洋”的华人曾经的生活。

从新加坡地铁NE线牛车水站出来,在宝塔街走上十几米,就是牛车水原貌馆。

它是新加坡唯一可以写实还原20世纪50年代牛车水店屋内部装潢布置的展览馆,是访客追寻新加坡早期华人先辈们脚印的门户,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年在牛车水落户的先辈们的故事,充分感受牛车水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魅力。

走进这座三层的展览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一楼的洋服店场景。这里所有的场景都是按照当年的原样布置,让人身临其境。桌子上的尺寸记录薄、凉毛绒布样本,挂在玻璃橱内做好待领的大衣和衬衫,墙上贴着的德昌洋服获好评的新闻剪报……一切让你有如穿越时空的感觉。

走上二楼,能看到在很狭窄的房屋内,居住着众多不同身份的人,有三轮车夫、木匠、流动商贩等。在这里,我们能知道“红头巾”是新加坡对从事建筑粗工、来自广东三水县妇女特有的称谓;“妈姐”这个名称,则是来自广东顺德的家乡话,是说来自顺德的妇女,梳起头发终生不嫁,为富人家照顾小孩的“自梳女”。“代书先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职业,下南洋的华人与祖国亲人的联系,就在代书先生的一笔一划中。在这一层楼内,还有一位中医师的房间,他家门口的出诊收费价目表上,标着“贫者可免”的字样,中国传统的扶困济贫也一起漂洋过海来到了新加坡这片陌生的国土。

三楼则是通过很多的历史照片和文物来展示当年华人华侨在南洋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新客离乡背井、早期移民、牛车水的隐蔽世界、闹市中心、硕莪巷等等,让我们从更多的方面去认识了解当年华人华侨在新加坡生活的点点滴滴。

如今,华人华侨与新加坡其他族群已经并存成为了密不可分的社会整体,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也为新加坡增添了无限的魅力。那些充满血泪和奋斗的久远的“下南洋”故事,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而新的一页华人华侨篇章,正在这个719.1平方公里的国度上徐徐掀开…… (参与记者 陆小青 潘燕)

原标题:新加坡华侨华人:半部“血泪史”半部“奋斗史”

关键词:华人 移民 生活 资讯
  • 2018中华小姐环球大赛三甲诞生

  • 日本或将扩大接纳外劳:自民党拟要求完善社保制度

  • 首届米兰杏仁音乐节11月4日强势登陆 打造华人青年文化

  • 第一届“中国文化(澳门)论坛圆满结束

  • 郎云燕参加2018海外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研讨会

  • 俄向4万多中国公民发放电子签证 可前往远东

  • 站外阅读

    热贴排行

    最新发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