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就上学> 资讯 > 高职 > 文章

学霸进阶,人类智力无限接近“最强大脑”?

更新: 2017-09-05 02:48:56 | 网易 

更令人惊叹的还不止这些,与她同龄的牛津大学女博士刘明侦,去年就成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西北大学近日新生报到,迎来最年轻博士,19岁……

这时再讨论大器晚成终究不合时宜,成名要趁早似乎与学霸更能产生某种联系。

我们要关注的是,随着成功群体向年轻化演进,是否意味着人类智力存在无限可能。

学霸进阶之路

世上本没有学霸,学习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学霸。

事实上,学霸不是今天才出现的,古代早已有之。

提及学霸,容易与另一个词联系起来:天才。

有必要作出澄清:一般认为,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学霸更注重后天的勤奋和努力。

前者如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后者则比比皆是。于是有了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千古美谈。

只是古代教育普及率低下,受教育人口基数少,加上落后的传播方式,让诸多学霸埋在“深闺”无人知。

但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窥探他们的人生进阶之路,就会发现,学霸的人生总是相似。

前文提到的两位90后女博士,年轻,名校,高学历,是她们的共同标签。

杨树,16岁迈入高校门槛,20岁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24岁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

学术成就更是令人咂舌:在TED、EDL、IEDM、APL等国际顶级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数十篇。

另一位90后刘明侦,23岁时就在《自然》杂志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要知道,这本国际权威学术杂志的拒稿率是80%。

刘明侦也并非大家想象的天才。据媒体报道,中学时她的成绩并不是最优秀的,但喜欢提问题,钻研问题。在外国留学期间,从早晨做实验一直持续到凌晨是经常的事。

凭借不俗表现,刘明侦和杨树成为中国第十二批“千人计划”青年人才中仅有的两名90后。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学霸喜欢到外面求学?还是在外求学的经历成就了学霸?

这个问题很难找到正确答案,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学生赴海外留学愈发呈现出低龄化趋势。统计数据也证明了这一趋势,2015年,52.37万出国留学大军,低龄留学生占到了一半以上。

未留学的群体中,亦不乏学霸出没。

比如前文提到的西北大学19岁博士新生范焱。三岁开始尝试学习低年级知识,入学直接从三年级开始,学霸模式似乎就此开启,然而他自己坦言,直到上初三才开始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之前成绩并不理想。

显然,对于这些学霸,难以单纯用天赋二字解读他们现有的成绩,背后无一不是勤奋、刻苦的坚守,辛劳、汗水的付出。

无限挑战“最强大脑”?

“人类的大脑只开发了1%”——这一说法流传已久,并给不少人带来想象。

为了证明该论断的科学性,还有人拿爱因斯坦作为例子:爱因斯坦之所以聪明,就是因为他的大脑开发程度比别人多了几个百分点。

假如这一说法成立,那前文提到的年轻学霸,是不是意味着他们的大脑开发程度相比别人多一点?

至少目前没有科学的衡量方法验证,更没有理论作支撑。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是,学霸的低龄化是不是从一个侧面说明,人类的智力可以无限挑战“最强大脑”?

如果根据进化论来推断,结果是肯定的。但科学家实验的结果却令人沮丧。

2014年,丹麦政府主导的公民IQ测试显示,1998年以来,丹麦人的平均IQ下降了1.5分。

英国和澳大利亚智商检测也出现同样结果。科学家给出的一个解释是,人类智力已经达到顶峰,开始走下坡路。

关键词:学霸进阶 人类智力无限接近“最强大脑”

站外阅读

热贴排行

最新发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