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研
应该很难理解,一个经历过“二战”而不得的烈士,仍然心会为之颤抖。每当听到任何跟考研相关的资讯的时候,须臾之间,今天的复盘已是7年之后,可是那种汲汲于斯、心心念念对于象牙塔尖的守望,早已成为了自己某些时间节点的注释和撩拨岁月的青春咿呀。
如果今天一定要以一名“考研人”的身份,大概我能分享的也只有两次失败的经历了吧,借用钟平老师的一句话“青春不怠,考研走一遭”。
关于考研目标
坦白地讲,我的第一次考研是“被逼”的,对于得过且过四年大学生活的我,考研是个压根就没有闪过的念头,我是被毕业、工作就业、异地恋长跑多角关系拖进了考研的“沼泽”,亦步亦趋的挨到了结束,结果可想而知。“二战”是真真正正的被刺激到了之后的整理好了心情的选择,报考了上次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从结果来看还是失败了,但不是完全失败,我放弃了调剂到C区院校的机会。所以当你踏上了考研这条征途,就应该像斯托克亚战士,明知道回城的路,山高水险荆棘载途,但跨上了战马的那一刻,蔚蓝的彼得堡就已在眼前。
关于考研方法论
10年的时候,考研辅导机构已经硝烟四起,家家都在攻城略地,我们被灌输了各种各样的实用的技巧方法论,也不乏有像徐绽、钟平老师那种把考研英语玩转成数学公式的,我能唯一提一点醒的就是,不要厚此薄彼。一战的时候,太过于重视政治、英语,荒废了专业课,导致总分不够;二战的时候,觉得英语、政治可以轻松达标,太投入专业课,导致英语没过线......现在学习方法对于考研已经不是什么难事,辅导机构已经把你备考的这几个月的每个星期要完成的任务做了仔细地规划,你按部就班就好,所以最难的其实是按部就班、日复一日的坚守。
关于考研坚持
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大学时代是最差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差就差在没有赶上今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那时我们的沟通相当大程度还是依赖短信,没有智能手机,没有app,没有微信,获取资讯和信息的渠道相比今天来说是匮乏的。好也好在这点上,可以心无旁骛的关注备考,少去了很多外界的干扰和诱惑;那时候考研论坛是我们考研人的战壕、港湾、家,每天在那里面打卡,回复或者发布疑难解答,在里面结交真正意义上的志同道合的朋友,给陌生的战友回帖鼓励,差不多是我们唯一的精神慰藉。
直到今天,我依然认为这是我人生中唯一一场没有人去强迫你怂恿你要求你鞭策你的考试,是最心甘情愿、最自我价值观的体现。考研真正意义的收获是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很主观,千人千面,不过从始至终我的回答没有变过,让我们学会自律、懂得坚持。
被人问过我曾经的理想是什么,我坦白地回答,22岁之前,没有理想,直到我第一次备考,在3000多人体育馆听徐绽老师的考研英语讲座,那种睿智中透着幽默又包裹着知识点的论述,那种鸦雀无声又目不转睛的盯着根本看不清人脸的全场考生,深深的震撼到了我小小的价值观,从那时起,我就认定这种培训讲师简直就是最牛的职业,没有之一。也不知是墨菲定律、什么潜意识或是命运垂青,毕业三年后,我辗转腾挪,曲线救国,26岁时完成自己的心愿,成为了一名全国连锁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老师,培训大学生们职业技能,带他们走向社会岗位,也意识到给别人传递自己的价值观是一件特幸福、特有成就感的事情。
我们学校那时候给每个考研备考的学生提供专属的自习室,专属的桌椅,每天都会和同学奋战到深夜,结伴而归,我印象最深的是公布了考场那天,大家忙忙叨叨的抢订完考场附近酒店的晚上,我们路过图书馆,大家默契的驻足在门口,每个人都特别感慨,说得最多的就是“还有好多知识点没过第二遍”“如果现在不是只剩一个星期,如果还有一个月,肯定会掌握得更好”等等这些废话......
郭静有一首歌《下一个天亮》,里面有句歌词是“有些故事只能说给懂的人听”,就像这些废话,我知道,只有考研的你才会懂。
愿你因为考研而感到世界丰盛,愿这悠长岁月,你有回忆煮酒,让我们一起浪费人生、热泪盈眶、长生不老。(文/我是梁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