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上学> 资讯 > 考研 > 考研资讯 > 文章

首师大教育学考研真题1999年--2016年

更新: 2017-05-25 14:50:23 | 搜狐教育 | 关注: 

首都师范大学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教育史、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


一、概括解释词语:
1.容闳
2.京师大学堂
3.《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4.壬戌学制
5.“教学做合一”

6.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原则 7.实验教育学 8.新学校运动 9.一般发展理论二、简答1.中国近代初期,地主阶级改革派有哪些主要的教育主张?2.严复救亡图存的“三育论”内容是什么?3.“五四”时期有哪些主要的教育思潮?4.陈鹤琴的“活教育”实验内容是什么?5.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性质和特色是什么?

6.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7.布鲁纳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三、论述: 1.试析杨贤江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对我们现实教育的启发

2.评述日本短期大学的学制、结构和作用 3.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意义

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

一、解释词语1.京师同文馆2.万木草堂3.中华职业教育社4.湖南自修大学5.“全人生指导”

6.实验教育学 7.适应自然原则 8.史密斯 —休士法 9.费里法令 10.一般发展理论

二、填空1.中世纪学校的七艺是2.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吧他创建的学校称为,重视、、、诸育的普遍实施。三、简答1.清末地主阶级改革派提倡学习“西学”,有什么具体主张和实际表现?2.张之洞《劝学篇》基本内容是什么?3.蔡元培提出制定的民国教育方针基本内容是什么?4.党领导下的革命老根据地教育基本经验是什么?5.陶行知“生活教育”论基本内容有哪些?

6.简述第斯多惠的教学论主张四、论述题 1.试述梁启超在关于提高国民文化教育素质方面有哪些教育主张?对当今教育有什么启示?2.美国单轨制教育的内容与意义

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教育史、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1.洋务教育2.西南联大3.小先生制

4.“新学校运动” 5.《确保教育人才法》 6.“全人教育的基本内容” 7.裴斯泰洛齐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8.《国防教育法》

9.教育价值

10.学制

11.教育机会均等

12.要素主义教育

13.自我效能感

14.痕迹衰退

15.学习策略

16.智力技能

17.认知风格二、简答1.清末教育的腐朽性有那些表现?2.简述1922年学制的特点。3.举出几个20-30年代有影响的乡村教育实验。4.列举5所抗战时期我党培养高级干部的学校。

5.述评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6.简述世界各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改革趋势

7.简述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8.简述教育中的事实研究与价值研究

9.简述婴儿前言语发展的特点

10.简述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11.简述小学生亲子关系的特点

12.简述影响品德形成发展的外部因素

13.简述教师职业的心理特征三、论述题 1.试述蔡元培整顿北京大学的具体内容,这些改革举措对当今教育有那些启迪?

2.试论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的发展趋势下,如何处理好教育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问题

3.举实例说明你对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互动关系的认识

4.设计一实验,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角度,探讨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5.试论自我效能感在学习中的作用及其培养途径。

四、填空题

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2.霍尔在方法上发展了问卷法,在理论上他用来解释儿童心理发展。

3.皮亚杰主要运用进行儿童心理研究 4.强调在自然与社会的真实的环境中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

5.少年期(11、12~14、15岁)的主要特点是

6.卢文阁用研究了自我发展,将自我的发展分为七个阶段。她还认为“自我是个过程,控制不是自我的功能,而是自我本身”。

7.把智力分为晶体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和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并认为晶体智力的发展持续到成年晚期。

8.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儿童从行动中获得集愉快地手段,又称游戏的快乐说。

9.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10.乳儿动作发展的一般顺序为

五、辨析题

1.关于心理发展的问题,在心理科学中,一般是从认知和人格两方面加以研究的。

2.访谈法是一种结构性很差的研究方法,取得的结果完全没有信度,因此在研究中要尽量避免采用。

3.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趋势,而不是研究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的心理发生、发展。

4.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是由古德伊纳夫于1930年撰写出版的。

5.在儿童早期掌握的词汇中,名词占大多数。

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试题

一、概念或名词解释(每题5分)

1.现代教育

2.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3.人本主义教育思潮

4.创新性学习论

5.兼容并包

6.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

7.精神助产术

8.导生制

9.教育心理学

10.认知发展

11.学习动机

12.动态评定

13.学习迁移

14.认知风格

15.效度

16.自我概念

17.高峰经验

18.概念学习

19.六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现代教育具有哪些科学技术价值?

2.我国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终身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4.简评洋务运动留学教育的历史作用

5.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中国先后出现过哪些教育思潮?

6.简述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

7.简述英国1944年教育法案的主要内容

8.简述评品德的形成过程

9.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10.简述影响课堂学习管理的因素

11.简述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12.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育原则

13.孔子主张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教育有哪些基本经验?

三、论述题(50分)

1.结合时代特点论述哲学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2.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分析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教育意义

3.试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对现实的启示

4.试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5.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6.结合实际阐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7.结合实际阐述如何保持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8.试评《学记》对教育理论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考试科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名分,共36分)

1.发展性教育目的

2.毛入学率

3.教学策略

4.学习压力

5.教育行动研究

6.最近发展区

7.操作条件反射

8.强化

9.工作记忆

10.生成学习

11.程序性知识

12.机遇推理

13.问题表征

14.练习曲线

15.组织者

16.认知结构

17.智慧即德行

18.公立教育

19.昆西教育法

20.文翁兴学

21.京师同文馆

22.壬戌学制

23.西南联合大学

24.《巴特勒法案》

二、简要分析下列问题(每题目8分,共54分)

1.教育目的的功利价值取向与人文价值取向。

2.综合课程的特点有哪些?

3.简要概括《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的基本教育思想。

4.简述学习风格的认知要素

5.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6.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7.简述奥苏泊尔和鲁滨逊的解决问题模式

8. 简述有效测验的必备条件

9.简述昆体良论教育与天赋的思想

10.简述卢梭关于“自然人”和“公民”之间的区别

11.简述赫尔巴特的教学进程理论

12.简述书院在教学和组织管理上的特点

13.简述蔡元培关于教育方针的主张

14.列举四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中有影响的代表

15.简述国统区国民党管理控制学校的措施。

16.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当自然“原则。

17.简述“人本化教育”。

18.简述“结构主义教育”流派的教育改革主张。

三、论述(每题30分)

1.为什么说只有现代教育才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2.为什么当前应把“传授知识的学校”转变为“培育丰富人性的学校”?

3.论述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式和策略

4.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产生式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5.试述马克斯和恩格斯关于人类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

6.《学记》论述了哪些教育教学原则?

7.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启示。

8.论裴斯泰洛的“要素教育”。

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考试科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名分,共36分)

1.发展性教育目的

2.毛入学率

3.教学策略

4.学习压力

5.教育行动研究

6.最近发展区

7.操作条件反射

8.强化

9.工作记忆

10.生成学习

11.程序性知识

12.机遇推理

13.问题表征

14.练习曲线

15.组织者

16.认知结构

17.智慧即德行

18.公立教育

19.昆西教育法

20.文翁兴学

21.京师同文馆

22.壬戌学制

23.西南联合大学

24.《巴特勒法案》

二、简要分析下列问题(每题目8分,共54分)

1.教育目的的功利价值取向与人文价值取向。

2.综合课程的特点有哪些?

3.简要概括《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的基本教育思想。

4.简述学习风格的认知要素

5.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6.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7.简述奥苏泊尔和鲁滨逊的解决问题模式

8. 简述有效测验的必备条件

9.简述昆体良论教育与天赋的思想

10.简述卢梭关于“自然人”和“公民”之间的区别

11.简述赫尔巴特的教学进程理论

12.简述书院在教学和组织管理上的特点

13.简述蔡元培关于教育方针的主张

14.列举四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中有影响的代表

15.简述国统区国民党管理控制学校的措施。

16.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当自然“原则。

17.简述“人本化教育”。

18.简述“结构主义教育”流派的教育改革主张。

三、论述(每题30分)

1.为什么说只有现代教育才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2.为什么当前应把“传授知识的学校”转变为“培育丰富人性的学校”?

3.论述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式和策略

4.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产生式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5.试述马克斯和恩格斯关于人类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

6.《学记》论述了哪些教育教学原则?

7.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启示。

8.论裴斯泰洛的“要素教育”。

参考答案

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考试科目:教育学

研究方向:各方向

请将答案注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6分)

1.现代教育的生产性:指现代教育主要是培养现代大生产的参加者的教育,它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主要是被现代大生产决定的并为现代大生产服务的,它是和生产及生产劳动结合的。这就是现代教育和现代大生产及生产劳动联系的实质,这也是现代学校和古代学校的本质区别。现代大生产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的。现代大生产的参加者——科学家、工程师、管理专家和工人,都必须具有相应的现代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智力发展,才能适应现代大生产的要求。而这些东西是不可能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获得的,必须在参加生产前的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去获得。因此,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现代大生产的未来参加者,不管是哪个阶级和阶层的子女,都必须接受现代学校教育。

2.教育先行:指现代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而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或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为人能掌握并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教育;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它也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这在高等学校表现尤为明显。另外,教育对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也有重要的反作用。教育先行并不是要否定经济的基础性作用,而是突出教育在整个社会运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3.教育价值:包括“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价值”和“教育价值取向”三层含义。教育的价值是指教育对社会、对人的价值,同时也指教育对教育自身的价值。对教育的价值是指社会和自然世界对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教育价值取向则是指教育内容和目的的价值取向。杜威把教育价值分为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目的价值和手段价值之后,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人们关于教育价值的分类可以说是各种各样。主要的几种价值取向是:为应试而教育的价值取向。这是一种单一的价值取向。即只重视学生书面文字的逻辑思维;为专业而教育的价值取向。这是一种功利的价值取向;为生活而教育的价值取向。这是一种较综合的价值取向;为发展而教育的价值取向。这是一种整合的价值取向。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教育与人的价值关系的认识,并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确定教育行为的价值取向。

4.双轨学制:指以西欧为代表的一种现代学制类型。在18、19世纪的生产和经济发展及其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教育的自发发展过程中,由古代学校演变来的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现代学校,都同时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的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职业教育)。双轨学制有两个平行的系列,这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最初甚至也不对应。这样就剥夺了在群众性学校里上学的劳动人民子女上高中和上大学的权利。英、法、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多属此类型。双轨制的优点是它的学术性一轨具有较高的水平,缺点是不利于教育的普及,特别是不利于中等教育的普及,这就扼杀了劳动人民子女升入大学并成为脑力劳动者的可能性。

5.活动教学模式:指活动课程思想和主张在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和体现,在“特殊认识论”这个大框架内界定活动教学的内涵与特征,认为它主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而非书本知识、间接经验。这里侧重从教学交往论的视角,将活动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交往方式来对待。活动教学以“活动理论”为指导,将学生的学习视为任务驱动、全身心参与的团队活动过程。教师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只是作为“辅导者”的身份出现,课堂(不局限于教室内)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情境、活动区域,师生关系主要呈现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导的倾斜模式。活动教学绝不仅仅是“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科课程实施的一种重要方式。

6.全球教育:指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教育全球化是一种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的教育不断跨越空间障碍和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充分沟通(物质与信息的)和达成更多共识和共同行动,同时不断获致和深化现代性的过程。这种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的教育不断跨越空间障碍和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达成共识与共同行动,并获致和深化现代性的过程。教育全球化成为经济全球化之后的又一方兴未艾的最重要的全球化领域之一。作为当代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教育全球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几乎每个国家的教育发展及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由于这一过程在客观上为发达国家所主导,因而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必将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

二、简要分析下列问题(每题18分,共54分)

1.现代教育如何适应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答:当今世界正处于和平与发展的阶段,新技术革命在不断发展和深化,现代教育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历史性变化,正在使现代教育的思想和理论日益从理想和概念逐渐转变成现实,使现代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使现代教育更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些变化正在发展成为一些重要的大趋势。

(1)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日益高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改革浪潮迭起,正在形成一场历史上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世界性教育改革运动,这场运动正在步步深化,到21世纪将可能把现代教育推进到又一个新的阶段。

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改革运动,其方向和实质正在逐渐明朗,大致说来就是为构建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和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教育体系而努力。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义:面向21世纪;适应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新的教育体系。

(2)人的全面发展的丰富化和现实化

面向21世纪,人类将面临种种更加严峻的挑战,各国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需要更过的更全面发展的人,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使得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同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条件也日益丰富和成熟,教育正日益加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将对人的全面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3)教育与社会生产更加联系紧密

当前,教育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达国家兴起的产学合作;二是发端于前苏联的教育、生产和科学一体化。前者主要着眼于大学科研成果(尤其是高科技成果)尽快用于社会生产,同时也起到利用社会力量帮助学校培养人的作用;后者主要是着眼于利用社会力量(主要是生产单位)培养高质量和满足生产要求的人才,同时也促进高等学校科研和生产结合,使科研成果用于生产。上述两种形式各有特点,都具有较强生命力,目前正引起各国教育的纷纷效仿,其形式和内涵在21世纪将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4)终身教育思想正在逐步实现

终身教育思想在世界各国引起极大反响,各国纷纷高度评价终身教育的重大意义,并正在终身教育的理论付于实践。

(5)提高教育质量成为重点

在数量与质量之间,未来更注重教育质量。在对21世纪的预测中,一些专家注意到这样一个趋势:质的问题比量的问题日益引人注目,从关心数量到关心质量反映了科学技术方面从能源到信息的重点转移。随着教育质量问题的突出,新教育质量观也被提出,这将引起一系列教育改革。

(6)教育技术日益现代化

被称为信息革命的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正在引起教育手段的革命性变化,使教育技术越来越现代化。目前,广播、电视、电影、录像、计算机、微电脑等现代教育技术正得到广泛使用,并逐渐向普及化、成熟化发展。

(7)教育国际化势头日益强劲

目前,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国际化步伐日益加快。首先是经济国际化,全球范围的竞争和合作,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极大推动了科技国际化,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合作日益频繁,经济和科技国际化推动了各领域的国际化,教育国际化的势头也越来越迅猛,成为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8)更关注全球命运和未来发展

随着全球问题的日益严重性和未来发展更加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和开展全球教育和未来教育,全球教育和未来教育正在成为各国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2.20世纪下半叶世界教学改革运动有哪些重要流派?

答:在20世纪下半叶,世界各国都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内全方位地展开教育改革和革新,50年间发生了三次重大的教育改革。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新一轮国际竞争转向知识经济,各国教育面临新的危机和挑战,从而掀起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高潮。

(1)在50~60年代进行了一次教育改革,以美国为代表。当时的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冷战的一方为苏联,另一方为美国。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对美国的冲击尤其剧烈,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直接导火线。美国于1958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这是美国战后首次颁布的教育大法,为这次教育改革确定了方向。改革的重点是删除陈旧的教学内容,增加大量新的科学知识,尤其重视改善外语、数学和自然科学学科的教学,重视天才教育并扩充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

(2)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于1972年8月发表的以《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为题的报告引发的全球性的教育改革高潮。报告提出了终身教育的建议,认为只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封闭式的制度化教育和传统的教育内容及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科技革命时代和信息社会的需要;人们再也不可能通过刻苦学习而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即学会生存。该报告还指出,教育应扩展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教育不仅是大家都可以得到的,而且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应把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并明确把终身教育思想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报告的推动下,70~80年代在世界各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的发展和普通教育的改革。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的第三次教育改革。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第36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于是,在各国高等教育领域,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被作为重要方针予以贯彻。例如,苏联1986年颁布的《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把教学、科研和生产的“最紧密的一体化”作为“改革的最重要的方针和基本杠杆”。与高等教育改革相适应,在中等教育阶段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融合和渗透成为发展的趋势,其目的是要缩短教育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使教育更直接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聚焦于知识经济。知识经济要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教育为基础。科学和教育兴国成为所有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基本国策。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以及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向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国家在改进教育制度、结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出现了新一轮改革高潮。这一时期教育出现了一些鲜明的特点。第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迅速进入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内外,成为所有学习者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师生之间的交流真正变成了互动。第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教育的国际化。各国都要学会利用别国的教育资源来弥补本国的不足,通过合理引进和借鉴,加速对本国紧缺人才的培养。第三,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在90年代得到了新的发展。在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中,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终身教育,使学习和教育成为贯穿人的一生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各种形式的学习和教育互相沟通。第四,在90年代达到高潮的全民教育思潮,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热烈响应,但在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的征程上荆棘丛生,困难重重。

3.马斯洛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有哪些主要观点?

答:(1)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引起匮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

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重视研究意志、创造性、信仰、选择、自我实现、人的潜能等问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指导下,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总体上体现出这样的特征:强调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注重教学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尊重学生的需要等等。

(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通俗地说,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人格的形成就是源于人性的这种自我的压力,人格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而自我的正常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其中,无条件的尊重是自尊产生的基础,因为只有别人对自己有好感(尊重),自己才会对自己有好感(自尊)。如果自我正常发展的条件得以满足,那么个体就能依据真实的自我而行动,就能真正实现自我的潜能,成为自我实现者或称功能完善者、心理健康者。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我实现者能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经验,他的自我概念与整个经验结构是和谐一致的,他能经验到一种无条件的自尊,并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3)人本主义教育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强调课程的“一体化”、“人本化”和“情感化”。以人的发展为本,以生活天地为活教材,注重个体的内心体验,使人成为人而非理性工具应该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只有创造真诚相处、互相理解、彼此尊重的自由和谐的心理环境,才能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得到圆满的发展,逐步实现其全部潜能。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评析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论的得失。

答:两种主要的教育目的理论是指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中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划分,主要是对不同学者在教育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的价值选择和思想倾向所作的抽象概括,而在实际中,就一个个学者来说,纯粹和绝对的个人本位论者或社会本位论者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它否定社会制度的权威,反对社会对个人的束缚,强调个人自由权利的至高无上,将人视为万物的尺度,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真正成其为人。在这种理论看来,教育目的应该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天然需要来制定,从而使人的本性得到完善和最理想的发展,因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教育的首要必须反对和拒斥现实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干扰,因为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教育就一定有利于社会发展,但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教育却不一定有利于个人发展;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儿童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是真善美的原型,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现实社会影响地得到自然的发展。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它主张,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受制于社会,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都靠社会提供营养,人的一切都从社会得来;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是真正的存在,人之所以为人,只因他生活于人群中并参与社会生活;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不具有任何决定教育目的的价值;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使个体社会化,使个人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公民;教育过程就是把社会的价值观念或集体意识强加于个人,把不具有任何社会特征的人改造成为社会的人。

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都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前者在一定历史时期还曾具有反宗教、反封建专制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的进步意义),但令人遗憾的是,二者都没有看到问题的全部,都犯了机械的、片面认识事物的错误。

总之,教育目的中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权衡与选择,要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所变化与侧重的。

2.以终身教育观点分析“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

答:(1)终身教育指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终身教育对国际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终身教育的创立者是法国的成人教育家保罗 朗格朗,他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成人教育会议上首次提出终身教育思想。他认为:将人的一生分为教育和工作两部分是毫无根据的,学校教育只是人受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全部,不能将学校教育等同于教育。教育应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持续进行的全过程,是人一生中所有教育机会的统一。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一系列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

终身教育的概念,重要一点是教育要贯穿于人生的始终,所以要使教育和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它对制度化的教育提出挑战,注重人们个性发展的全面性、连续性,比传统教育更加能够显现每个人的个性。终身教育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教育目标的价值预设的个性化;教育过程的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人、教育、生活的整合,即个性化与多样化的统一。

(2)传统教育系统主要是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教育阶段组成,这些阶段虽然相互连接,但又封闭划一、自成体系。这种以阶段性为特征的制度化教育是与工业经济相联系的,它的特点是划一和封闭,过分强调学生的共性而压抑和阻碍学生个性及创造性的正常发展。人生来就有各种各样的发展潜能,教育就是要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一切机会,把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而这种阶段性的教育相对人的一生来说是很有限的一段时间,因此也只是一种很有限的教育,不能满足人发展的各种需要。终身教育超越了阶段性、制度化的传统教育模式,适宜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有利于教育创新的实施,被誉为“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教育目标的价值预设:个性化。

终身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承认人的个性因素,遵循人的个性发展规律,让所有的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学习的机会。它消除了一次性教育带给人的失败的苦恼,允许并提倡人们多次、多样选择,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②教育过程的实现形式:多样化。

终身教育考虑到人格的全部和有机的发展,在纵向上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谋求各种教育实现形式的综合统一。这是对教育外延的崭新思考,使人们充分重视并开发大量的包括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在内的多种教育,发挥各类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及其他设施的教育功能,共同实施终身教育。

③人、教育、生活的整合:个性化与多样化的统一。

人、教育、生活的整合表现为个性化与多样化的统一。个性化与多样化是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个性意味着差别和多样化,而多样化总是优于单一化,它既包含了最好的单一化的优点,也避免了它的缺点和僵化。对多样性的尊重,就意味着对个性的独特性的尊重。多样化是数量、环境上保证个性化得以实现,个性化则从质量和动力上促进多样化的发展。

可以看出,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中,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考试科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名分,共36分)

1.发展性教育目的

2.毛入学率

3.教学策略

4.学习压力

5.教育行动研究

6.最近发展区

7.操作条件反射

8.强化

9.工作记忆

10.生成学习

11.程序性知识

12.机遇推理

13.问题表征

14.练习曲线

15.组织者

16.认知结构

17.智慧即德行

18.公立教育

19.昆西教育法

20.文翁兴学

21.京师同文馆

22.壬戌学制

23.西南联合大学

24.《巴特勒法案》

二、简要分析下列问题(每题目8分,共54分)

1.教育目的的功利价值取向与人文价值取向。

2.综合课程的特点有哪些?

3.简要概括《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的基本教育思想。

4.简述学习风格的认知要素

5.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6.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7.简述奥苏泊尔和鲁滨逊的解决问题模式

8. 简述有效测验的必备条件

9.简述昆体良论教育与天赋的思想

10.简述卢梭关于“自然人”和“公民”之间的区别

11.简述赫尔巴特的教学进程理论

12.简述书院在教学和组织管理上的特点

13.简述蔡元培关于教育方针的主张

14.列举四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中有影响的代表

15.简述国统区国民党管理控制学校的措施。

16.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当自然“原则。

17.简述“人本化教育”。

18.简述“结构主义教育”流派的教育改革主张。

三、论述(每题30分)

1.为什么说只有现代教育才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2.为什么当前应把“传授知识的学校”转变为“培育丰富人性的学校”?

3.论述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式和策略

4.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产生式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5.试述马克斯和恩格斯关于人类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

6.《学记》论述了哪些教育教学原则?

7.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启示。

8.论裴斯泰洛的“要素教育”。

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制度

2.教师的人格形象

3.实践课程

4.班级组织

5.偶像型重要他人

6.学业评价

7.人格

8.认知结构

9.并列结合学习

10.课堂管理

11.常模参照测验

12.学习期待

13.变式练习

14.五经

15.朱子读书法

16.癸卯学制

17.白板说

18.经院哲学

19.自然教育

20.杨贤江

21.小先生制

22.新教育运动

23.2061计划

二、简答题

1.列举教育学史上五位著名教育家的名字、著作名称和理论贡献

2.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教育意义

3.简述埃里克森儿童人格发展的特点

4.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5.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6.简述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7.简述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8.简述《礼记?大学》的教育思想

9.简述洋务教育的主要内容

10.简述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

11.简述柏拉图的学习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简述结构主义教育的基本思想并给予评价

13.简述存在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及其积极意义

14.简述早期教会学校的特点和影响

15.简述20世纪初期统一学校运动及其意义

16.简述初级学院的含义及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论终身教育在实现教育平等中的作用

2.论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有“完整的生活”

3.谈你对某一教学改革热点问题的认识

4.结合实际论述如何缩小新教师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别

5.结合教学实际论述任务分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6.结合论语中的记载,谈一谈孔子关于教育原则和方法的主张

7.试述杜威的教育观及其与他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的联系

8.评述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改革

9.试述杜威的教育观及其对课程和教学理论的影响

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试题及参考答案

科目: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循环组实验形式

2.认知好奇心

3.头脑风暴法

4.认知表征

5.观察学习

6.教育机智

7.策略学习

8.专家型教师

9.隐形教育功能

10.实科中学

11.校本课程

12.教师的专业能力

13.整体印象评价法

14.全民教育

二、简答题

1.请根据斯金纳的强化原理对具体训练内容设计一个最佳的强化程序安排。

2.简述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活动的作用。

3.简述促进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4.举例说明学生形成习得无助感的过程及其进行相关的归因训练的步骤。

5.简述加强学习策略教学的方法。

三、论述题

1.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改革的意义。

2.论述师生交往的心理功能及其对教师威信获得的影响。

3.情感教学理论述评

4.联系实际谈中小学班级组织改革

5.论简介道德教育及其实践意义

6.论学校物质文化的教育价值

7.论发展个性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实践意义

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

1.教育

2.课程标准

3.苏湖教法

4.苏格拉底方法

5.先行组织者

6.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7.教育行动研究

8.取样

9.《富尔法案》

10.参与性观察

二.简答题(每题20)

1.简述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2.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简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5.简述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每题30)

1.试述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2.试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3.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以及其教育影响

四.资料分析(30)

阅读下面材料,在剖析材料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就你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观点。

总统先生,我相信这也不是您想看到的结果,但您的教育政策确实使广大教师感动到灰心丧气,您与前任总统布什一样,将测试视为您教育政策的基石,测试有它的益处,好的考试,例如药学考试,能反应出教育的问题。但是,一场周密的阅读或算术考试能告诉我们的,不过是教育确实存在的问题,但无法确切地得出症结所在。

要了解究竟哪里除了问题,为什么学生成绩不佳,对当地情况的熟知、对专业的了解以及好的比较数据必不可少,例如我们对专业见解视而不见,不分青红皂白的依赖测试成绩,这就是好比一个医生就知道给病人量血压,而不问他是否刚爬过楼梯或者感到晕眩。如果一所学校无法在测试中证明自己,也没有明显的改观,那么您的政府将关闭这所学校,并将之归咎为教师或者管理的问题,却想不到这样的处理方式本身就是个更糟的问题。

教育成果以及原因是很复杂的,但您的政策似乎只认定一部车唯一的功能就是开的快。假如开的不快,那一定是司机不好。两年前,在您的家乡芝加哥,青少年谋杀率直线上升,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学校纷纷关闭,学生不得不走过了聚集不少敌对帮派势力的街区去上课,有关测试、学校的关闭或一切可能的后果,没人倾听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想法所有的信息都无人采纳,因为评价学校表现的只有一套狭隘的标准——测试成绩。

------------- 摘自沃特?芬博格的《请让教育松口气,致奥巴马的一封信》

首都师范大学2014试题

五.名词解释(每题8分)

11.教学

12.批判教育学

13.最近发展区

14.《学记》

15.准实验设计

16.道尔顿制

17.生活体验研究

18.综合课程

六.简答题(每题20)

6.什么是教育叙事以及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7.如何进行质性材料分析

8.简述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9.简述清末新政下的教育改革举措

七.论述题(每题30)

4.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1995年))

请你谈谈对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解。

5.杜威的教育本质论及其现实意义

6.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并做简要评价

八.资料分析(30)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在“十二、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中提出“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请就如何理解学生课业负担及如何解决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提出具体的设想。

首都师范大学2015年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

1、文化教育学

2、教育信息化

3、活动课程

4、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5、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6、稷下学宫

7、《巴特勒教育发》

二、简答题(每题20分)

1、简述韩愈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和师道的主要主张。

2、简述改造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

3、简述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

4、试描述教育实验研究中的九种设计模式,并用符号表述出来。

三、论述题(每题35分)

1、阐述并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2、论述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并加以评价。

3、谈谈对“教师称为研究者”这一观点的理解

四、材料分析(每题35分)

2014年10月27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对各区县较为、有关单位发布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引发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通知》,对北京市小学的语文、英语与科学类学科教学改进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降调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开放性的教与学模式、鼓励运用多样话教学 和关注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等。先摘录其中第五条如下:

(五)关于教育教学评价改革

强调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要求基于课程标准进行学业评价,防止不正确的评价引导学生超课标“抢跑”。小学阶段禁止统考、统测,只记录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参与社会活动、文体活动等学生成长情况。初中阶段开始完整记录学业成绩,开展学生学业评价。物理、化学等学科将学生初中三年参与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成绩纳入中考考试评价体系。充分利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发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推动教与学改进,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请对这条款所综述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就“教育教学评价与教育发展的关系”这一问题系统阐述自己的观点。

首师大16年真题

第一大题:名词解释(10*8)

1 教育目的

2情感陶冶法

3学校教育制度

4教学模式

5六艺教育

6诂经精舍

7经院哲学

8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

第二大题:简答(20*4)

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2什么是存在教育并简述其主要理论观点。

3简述凯洛夫关于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4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三大题:35*3)

1简述朱熹的教育思想

2请简述教育观察的含义与基本类型,在观察的问题确定后,为使观察内容进一步具体化,需要编制具体的观察提纲,请就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互动状况”的观察主题,编制一份详细的观察提纲

3试论述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并做简要评价。

第四大题材料分析题 35分

关于龙应台给儿子安德烈的一封信节选,结合教育实际谈谈你的观点

大致内容是关于“玩” 关于玩,你知道吗,我觉得你不懂得玩.... 具体内容请参考《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 人民文学出版社.

关键词:考研 教育 资讯
  • 考研计算机暑期复习不容忽视的问题

  • 考研英语阅读:先有基础,再谈技巧

  • 2018考研暑假:各校专业课复习通用法则

  • 这个暑期,考研英语最重要复习资料是真题

  • 2018考研暑期备考辅导书该怎么选?

  • 本科出身不好对考研影响有多大?

  • 站外阅读

    热贴排行

    最新发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