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就上学> 资讯 > 中学 > 文章

“签合同包上一本”是投机取巧

更新: 2019-06-14 14:04:22 | 东方网 

近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第二高级中学的一则告知,迅速在网上蹿红。告知中称针对全县前2300名优秀学生,学校将开展合同制培养计划,保证孩子三年后高考在一本以上,否则巨额赔款。(6月13日《新文化报》)

高考已经结束,中考即将来临,一些高中为了进行优质生源的争夺,千方百计地进行疯狂的掐尖。不论是免学费,还是提供奖助学金,抑或用各种各样的重点班来吸引学生,在教育资源失衡的格局下,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学校,试图通过增加筹码的方式来争夺优质生源。

不同的学校,在教育竞争中有不同的生存生态;那些办学实力雄厚、社会声誉好的名校,在优质生源争夺中具有天然的优势,更容易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与社会认同。在当地没有处于教育第一方阵的淅川县第二高级中学,不仅使用常规手段来进行“利诱”,还用“签合同包上一本”来剑走偏锋、出奇制胜。

在一个盛行符号互动的时代里,“签合同包上一本”传递出丰富的符号信息——倘若学校不是对自己的办学实力有十足的信心,又怎么敢打包票?既然在这所学校既有机会进入好大学,还能拿到丰厚的奖金,为何不一举两得?“签合同包上一本”的终极目的,就是增强学生和家长的信心,让他们相信即使在一个目前看起来“弱一些”的学校里,学生们依然拥有进入好大学的机会,甚至成功率比当下看起来“强一些”的学校还要高。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进入大学并不难;在许多人看来,只有进入一本以上的好大学,将来才会找到一个好工作、拥有一个好前途。“签合同包上一本”迎合了人们的成功焦虑,试图给学生和家长吃一颗定心丸,却终究只是一张空头支票;这样的合同压根就不具备法律效应,只是学校用来掐尖的一种套路与伎俩。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流动的手段,承载着公众对“读书有用论”的价值认同。即使是爱财的父母,通常也不会被校方的“利诱”蒙蔽了双眼,以牺牲孩子们未来为代价来牟利。除非就读这所学校也能够让孩子们“梦想成真”,家长们才会在此基础上对“利诱”动心;教育竞争渐趋激烈,不确定因素也很多,深谙学生和家长心理的“签合同包过一本”,见证了校方的底线失守。

渴望立竿见影地掐尖,渴望迅速地改变学校的生存生态,“签合同包过一本”折射出校方的发展冲动和捷径心理。一所“弱学校”要实现后来居上的逆袭,关键在于让自己变得更强;缺乏“弱鸟先飞”的意识和“久久为功”的韧劲,一门心思想着“走捷径”,不仅会误导、欺骗学生和家长,也会让教育变得浮躁与急功近利。

关键词:投机取巧 一本 签合同

站外阅读

热贴排行

最新发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