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孩子初中了,总磨磨蹭蹭不抓紧学习怎么办?一线名师来支招
经常有家长求助洋葱君说: “孩子都已经上初中了,做事还是磨磨蹭蹭、拖拖拉拉,一点都不知道抓紧。这应该怎么办才好?”
洋葱君就这个问题采访了既是孩子妈妈又是中学名校骨干教师的李老师。李老师说,“拖拉”的孩子不在少数,为此烦恼的家长也大有人在;实际上,大部分初中学生都比较“拖拉”;甚至进一步来说,很多成年人也都有“拖拉”也就是时间管理的问题,更何况初中生呢?
在了解到“拖拉”是中学生的普遍现象之后,家长就不必孩子的这个问题感到特别紧张或焦虑了。但话又说回来,“拖拉”仍旧是个问题呀,有没有靠谱的改善办法呢?李老师对这个问题的具体解决,也给了实用的建议。
孩子为什么拖拉?
和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拖拉属于性格问题,是天生的”观念不同,李老师认为“人的时间观念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逐渐形成和强化的,是一种对时间的认知和意识。”
根据这个观点,“拖拉”就和性格没有多大关系了,而主要应该归结于缺乏对时间的感受。虽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对时间的感受却可以通过训练来获得。
比如,演出还有 5 分钟就要开始了,和孩子一起感受下这 5 分钟有多长,如果是在家,能用这 5 分钟做点什么?比如,现在距离爸爸到家还有 20 分钟,咱们趁这 20 分钟,看看能不能给他一个惊喜?再比如:试一试,预计每项作业的完成时间,写在记作业本上,然后计时,看看真正的完成时间和自己的预测有多大差异,提前多少或错后多少,为什么?
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就能自然而然产生对时间的关注,也就相应地增强了对时间的感受。
怎样“拒绝拖拉”
如果做事的时候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就能把效率变高。但孩子如何才能学会区分呢?
1)首先,区分“我想要做”和“我必须做”
“想要”和“必须”的区别在于事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可以多和孩子交流自己如何区分“我想要做的”和“我必须做的”,孩子会因此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我也很想去看电影《银翼杀手2049》,但是明天我有一个汇报要做,今晚必须先整理 PPT。”
2)其次,知道“轻重缓急”
四象限法则是区分事情轻重缓急的简单而有效的法则。
首先做紧急又重要的事,然后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至于不重要的事情,就随他去吧。
3)最后,制定计划
有了上面两步的“理论基础”之后,下一步就是进入“ 做计划并执行”的“ 实战”阶段。
家长可以先为孩子做一个善于计划的表率,再帮助孩子一起制定自己的计划。这样的计划最好是写下来,并且放在一个孩子能够随时看到的地方,比如用写在小黑板然后挂在墙上。
在做计划时有一个误区,就是有人总想把事情计划得非常详细,甚至具体到每一个小时要做什么,但这样的计划,一旦错过一项,就容易导致全盘放弃。李老师建议 在开始时每周只为最重要的几件事做计划,保证这几件事能做好就足够了。
最后,洋葱君想要提醒家长的是,这些计划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主观意愿。家长有责任启发、引导和帮助孩子;但家长不能代替孩子做计划,然后监督孩子执行,那样又可能会让孩子陷入缺乏主动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