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就上学> 资讯 > 高中 > 文章

未来的高考志愿:北京高校搬迁雄安你还会报考吗?

更新: 2017-05-20 03:39:53 | 搜狐教育 

中国城市化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北京高校搬迁雄安的传言又让我们反思政府主导的新区建设与教育均衡之间的矛盾。教育的发展需要耐心,教育的制度建设、环境建设、人文建设需要留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否则,教育的“烂尾”是谁也无法承受的伤痛!

盛传一些北京著名高校正在与雄安区洽谈学校部分搬迁的事项,我第一反应是,校区又要扩大了!

如今以英国大学校方代表的身份拜访中国高校时,中方大学的介绍中,在表示学校规模的环节,除了学生人数外,无不提及其校区的占地面积,特别是新校区的面积,没有3,000亩以上似乎都不好意思说。

中国教育在中国城市化的洪流中,进入了“以大为美”的时代。

富于思辨的英国同事,在参观了遍地开花的新校区后,除了惊叹中国财富涌流、日新月异的风貌外,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问题:有必要这么大吗?

言语中不乏英国人酸溜溜的“羡慕妒忌恨”,而耳濡目染、感同身受的我们又如何理解由政府主导的中国城市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呢?京津冀教育一体化落户雄安会不会造成新的“烂尾”呢?

为了分析上述话题,有两件事值得我们回顾、思考。

第一件是教育圈内的事。2016年5月14日教育部针对江苏、湖北高考“减招”风波做了官方回应,仍突显了“支持西部”的核心原则,但总体看还是“拆东墙补西墙”的传统逻辑。

这仿佛改革开放初期,中央政府用上海的财政收入支援、补贴其他省市的经济建设,而上海的发展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才恢复正常。

“减招”仍然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态,发展西部教育仍然靠行政干预和指令的话,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很可能费力不讨好,两边得罪人。

第二件是教育圈外的事。当年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大工程,首钢搬迁河北曹妃甸时,地方政府如获至宝,信誓旦旦地圈地建城,十几平方公里的新区热火朝天地,到处都是房地产项目。

而没过多久,国际钢铁市场急剧降温,河北作为全国钢铁大省首当其冲,首钢也成为了限产压库的累赘,而曹妃甸的所有美好的远景目标几乎一夜间化为乌有,留下来的只有成片的烂尾楼。

指望“先富裕起来”的东部向相对落后的西部输血,从而达到“共同富裕”,不能建立在强制、命令、一厢情愿的基础上,否则只能是短期效应。

雄安区所处的河北省虽然位于中东部,但常年以来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严重,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远远落后于京津。

雄安区与北京高校会商教育合作的背后,仍然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分布不均衡的现实困难。

能够说服一些高品质的、公立体制的教育资源进驻固然好,但其中执行层面的难度和阻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包括北京在内的大城市高校,不要说搬迁到别的省市,就算是在郊区的新校区,在校师生、管理层也不见得愿意去。

大城市以及大城市的核心区域的优势,就在于配套设施的完善、商业环境的便利、文化氛围的浓厚,这其实也是选择大学的重要标准。

而目前,即便是未出北京的远郊校区,除了空间优势之外,乏善可陈。在雄安建设的新校区,恐怕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越是这种情况,越应该鼓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调节机制,重视体制外教育形态——民办教育和国际教育——的补充。

为避免教育界的“烂尾”工程,只有教育多元化,接纳更多的体制外教育形式作为有益的补充,如此才能形成所谓“倒逼机制”,反过来扩大体制内教育的规模,提高办学水平。

新的区域,面临着新的机遇。在河北建立雄安区,就相当于当年在广东成立深圳特区一样,当地政府需要国际化的视野推动新形势下的“教育特区”,做好政策性引导,以优惠政策、配套政策吸引体制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宏观经济的中低速增长是新常态,而教育的发展更需要耐心,教育的制度建设、环境建设、人文建设需要留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否则,教育的“烂尾”是谁也无法承受的伤痛!

上一篇:

推荐:

作者简介:赵刚(Andrew)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MBA;现任英国诺森比亚大学中国区首席代表;十几年来一直从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传播工作;2002年合著《欧洲情调之旅》一书;2016年9月新书《到英国去》出版;获评搜狐“2016年度留学类自媒体人”;微信公众号:赵刚Andrew

关键词:北京 高校
  • 北京高考文科状元数学满分,从小到大不在顶尖学校

  • 北京高考成绩明天可查!查询方式、志愿填报看这里

  • 五高校联发高考招生信息:录取零调剂成新亮点

  • 北京市2017年高考志愿批次设置及填报时间安排

  • 高考后如何选志愿 中国重点大学有哪些 985 211大学一览

  • 站外阅读

    热贴排行

    最新发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