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就上学> 资讯 > 高中 > 文章

那年,23岁,我成为高考恢复后首批考生

更新: 2019-10-14 14:59:46 | 腾讯网 

50年前,刚从初中毕业的陈平原被分配到广州潮州的一个乡村插队做乡村教师。

在知青生涯中,他对未来充满迷茫,看不到出路,只能将一切寄托在阅读上。

他对阅读的渴望更像是一种本能。虽然工分低、吃不饱是常态,但只要有时间,还有书读,他就如饥似渴。

从古典小说、古典诗词、翻译诗集、文学史到中学语文教材,这些书籍决定了陈平原日后从事一生的学术方向。

他也有着那个时代特有的不服输、不认命、面对艰难险阻、在生命深处生发出强韧的向上力量的那种精气神!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在社论中正式宣布恢复高考。那年高考设四科,分别是政治、语文、数学和史地,各地自行命题。

从得知消息到参加高考,陈平原只有一个月的准备时间。

为了高考,在乡下教了八年语文的陈平原,做了一系列准备。

当年广东的语文作文题目是命题作文《大治之年气象新》。同年,他的这篇作文就被刊登在《人民日报》上。

他这么评价伴随了自己一生的“知名作”:“既没有伟大的创举,也没有大的失误,阅卷老师趣味也受时代的影响。”

受到此前读书学习范围的影响,陈平原进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学习。

那时的大学生不仅踏实努力,每日在图书馆、食堂和宿舍间穿梭,而且充满了浪漫情怀和理想主义,办杂志、写文章,《红豆》就出自中山大学中文系。

流行歌曲和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是他们独特的青春回忆。

那时的大学生们都在接受着时代的馈赠。

绝大多数大学生们都成为了祖国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为国家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如今,陈平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名教授,在文学领域和教育领域都颇有建树。

他对高考也有新的认识:从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

“多读书、多走路、多做事。”这是陈平原追溯自己青年时代最应该做却没有做到的事。

他也勉励当代青年:“青春年华稍纵即逝,在没有办法预测将来有什么机遇在等着你的时候,就凭借着自己的本能坚持走下去,才可能有后来的一系列故事。”

在最好的时代,我们大有可为!

编辑:阿雪

高中生出国留学 留学美国 href="http://www.93eu.com/show-39-18266-1.html">高中生出国留学条件
关键词:首批 那年 考生 高中学习

站外阅读

热贴排行

最新发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