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一份“青春课程作业单”,出现在三十五中学生的面前,听完“志成·青春讲研团”的课后,还要完成探访红色文化资源的课程作业。这门“青春课程”来头不小,源自李大钊、鲁迅两位先生。
三十五中与李大钊先生有着深厚的渊源。1923年,北高师(今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杨泽民等人决定创办一所平民中学,得到李大钊、张伯苓等15位教育界名流的支持与赞助,新校定名为“志成中学”,即今天三十五中前身。李大钊等任中学建校董事。
红色,是这所学校与生俱来的本色。共产党员们在学校宣传新思想,传播革命理念。
据记载,1947年,志成中学校内已有一批地下党员和民联成员。1947年10月,地下党员项华从解放区被派回北平搞学生地下运动,1948年进入志成女校读高二,负责部分中学的地下党和民联学生工作。1948年底,志成中学成立民联支部,当时有成员20多人。志成中学还成立了学生自治会,许多民联成员主动加入。
平静的校园里,新青年们秘密行动着。当时反动校方克扣、贪污学生伙食费,学校伙食极差,学生们吃不饱,民联支部和学生自治会就发动同学,揭露反动校方的贪污丑行,要求由学生成立“伙委会”,自己管理伙食,并要求校方给贫困生以经济补助。经过不懈的斗争,校方被迫接受全部要求。
1949年2月中旬,志成中学成立地下党支部,出席人员有5位候补党员,包括刘国玮、朱木兰、李东柏、张湘平、杨桂芳,还有上级领导人金铮。从此,志成中学革命活动在党的领导下翻开新的一页。
三十五中与鲁迅先生也颇有渊源。2015年,三十五中高中部搬迁,鲁迅三兄弟在北京的旧居位于新校址内。学校复原鲁迅旧居,并成立八道湾鲁迅纪念馆。
校址虽迁,红色依旧。
学校专门开发了取意自李大钊《青春》的“青春”系列课程,取意自鲁迅教育思想核心“立人”的“立人”系列课程;并成立由初高中学生组成的“青春”讲研团和“立人”讲研团,由学生向校内外宣讲李大钊和鲁迅的生平与精神,希望学生们能通过这些系列课程,穿越时空,与两位先生“对话”,传承红色基因。三十五中政治老师李佳是“青春”讲研团的导师之一,她介绍,讲研团既有初中生,也有高中生,希望孩子们传承“青春理想”,以青春能量追随爱国初心,践行强国之梦。
5月,青春课程在校园里开讲。《志成·青春讲研团学习手册》显示,系列课程学习内容涵盖“李大钊先生的为人和青春理想”“五四的青春追求与民族初心”“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初心力量”三部分。除了导师授课,学习方式还包括阅读推荐书目,观看视频,实地参观调查,深度访谈和主题探究等。学习任务包括到北大红楼游学,“变成”《新青年》编辑,探索青春理想和民族初心等。
三十五中还先后成立了李大钊研究会和中国鲁迅立人教育研究会,鼓励师生研究两位先生的成长历程和伟大功绩。5月,师生历时两年汇编的《李大钊教育文存》首发,该书共收集了约80篇李大钊教育思想领域的文章。
“我们希望学生不是通过历史课本上的几段文字简单了解历史,而是融入其中,体会前辈的青春,寻访前辈的初心,更好地传承五四精神。” 李佳说。
(责编: 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