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以来,高中语文教材建设百花齐放,由 统编教材 到 一标多本 ,由 以知识为主线 到 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为主线 ,不一而足。于漪曾说过解读文本应该扣住文本、品味语言、体悟思想内容和情感,因此语文教改无论向哪个方向伸展,我们都应该把握住这一点。那么如何对文本进行解读,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陌生化阅读
纵观现在的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文本解读模式化、公式化已经成为了较为普遍的问题。提到周朴园,就是自私、冷酷;提到王熙凤,就是狠毒、刁滑、工于心计。这样的结论,或许并不错,但问题在于有了这样的结论,就使我们的阅读过程失去了应该有的意义,因为在这种已有结论的支配下,阅读就很难产生新的体验,形成新的认识。因此现在有人提倡一种名为 陌生化阅读 的范式,在全新的阅读中感受文本,形成新鲜的阅读体验,获得对文本的直接认识,积累阅读教学的 本我 资源。陌生化本是西方文艺理论的一个概念,现在常常被借用来表达阅读的一种状态。通俗地说,陌生化阅读就是把阅读对象当做全新的文本对待,哪怕你阅读的对象是你多次读过的文本,都要把曾经有过的体验和认识搁置起来,使阅读主体和阅读对象之间形成一种距离,用新鲜的阅读触觉感受文本。所以说,陌生化阅读要求我们要以一种空白的心灵去对待文本,与文本对话,避免在阅读前就将自己的认识 格式化 。陌生化阅读要求我们能够以普通读者的视角去阅读文本。
二、拓展学生的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 主要指学生在阅读理解之前,由自己文本解读经验所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对文本呈现的方式、意义、结构等作出预测和期望。它是由读者传统阅读经验、以往解读习惯或个体特殊学习态度构成的。这种视野包括两个形态:一是由读者以往的审美经验所构成的文学解读视野,也称个人期待视野;二是一种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经验所构成的文学解读视野,也称公共期待视野。后者以一种十分隐蔽的方式制约、影响着前者的构成,并决定着不同历史时期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
期待视野 既是读者解读文本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读者解读文本的局限和制约。当然读者的这种期待视野也会随着文本的解读实践发生迁移和拓展。有时一个文本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相吻合,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就会顺利实现;有时文本与读者的期待视野出现部分不一致或者完全冲突,读者就得重新构建新的阅读经验,拓展和形成新的阅读视野,新的文本解读才有可能实现。正是期待视野在规范与反规范之间这种冲突、碰撞、磨合与调节,才形成了文本历史运动的驱动力。作品的真正生命在于永无止境的读者的解读之中。
三、对词语的内涵进行深层次解读
文本词语的解读就是要从文本的词语内涵的释读入手,以此去挖掘文本深层思想内蕴。这是文本解读的必经途径,是文本意义的承载体。紧扣文本的字词句释读,能够逼近文本作者的原意,从而获取文本固有的潜在信息。
四、对主体意义进行多维解读
文学文本的主题,是指文学文本通过其形象或语言体系显示出来的主要意旨,它既体现了中心思想,也是作者创作意图的体现。因此,作为文本意义解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题诠释,应当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作品鉴赏和阅读教学的必然归宿。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教材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选修课的开设,教师更需努力学习、更新观念、精心钻研,认真研究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的文本解读的方法,实现 教师与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教学相长。立足课堂,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