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6月15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唐奇云 通讯员焦苇)为进一步保障高校食堂原材料供应,保证高校师生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上海高校后勤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上海高校食堂今天与江苏大中农场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共建水稻种植基地协议,在江苏大中农场建立上海高校食堂水稻种植和大米加工供应基地。协议明确高后公司以委托方式在大中农场现有的水稻耕地中确定10000亩用于“淮稻5号”水稻的种植,从水稻的育秧、种植、管理、收割、烘干、储存、加工等全过程由大中农场按上海高校的要求负责实施,预计每年可为上海高校专供“碧绿”牌大米约4000吨,同时构建了“从田间到餐桌、从种子到筷子”的食品安全供应链管理模式,并可实现大米从种植到加工配送的全过程可追溯。
据介绍,为确保高校生活后勤的保障工作,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经上海市教委批准,1998年4月,全市35所公办高校出资组建了上海高校后勤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有力有序地推动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后公司设立专门部门--上海高校后勤配货管理中心,承担起全市高校食堂主副食品原材料等大宗物资的团体采购和集中配送工作,改变了以往一校一户、单打独斗、量价优势不明显、食品安全不能充分保障的采购模式,通过实行“六个统一”标准,即统一订单、统一采购、统一储存、统一配送、统一监管和统一结算,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降低了各校的采购成本,减少了采购风险,也为高校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服务。实现了“安全源头控制、保障稳定供应、降低采购成本、规范采购流程”的工作目标。经过约20年的发展,高校食堂通过抱团取暖,集中采购,至今已累计采购配送大米、面粉、肉类、禽蛋、食用油、蔬菜、豆制品以及各种调味品等67.43万吨,每天集中配送到全市各高校食堂的主副食品达270多吨,年采购配货总量近6万吨,采购配货总额约4.5亿元,约占高校需求总量的1/3以上,这一团体采购模式已经成为高校生活后勤供应的主渠道。
近年来,根据教育部、农业部等部委的要求,上海高校食堂原材料团体采购已经逐步从降低采购成本、保障食堂供应为重点发展到推行“农校对接”、确保食品安全可追溯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