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就上学> 资讯 > 大学 > 文章

把科研成果用在南粤大地上

更新: 2017-05-24 20:04:54 | 新浪新闻 

高水平大学支撑广东创新驱动发展。资料图片

高水平大学

南方网红

吴少敏工作室出品

南方名记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广东近年来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第一动力”。2015年4月,广东率先在全国启动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以下简称“双高”)建设,以“双高”对接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加速输出高水平人才、成果和新型研发机构。17所参建高校组成高水平大学群,积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把科研成果用在南粤大地上,强有力地支撑了广东创新驱动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吴少敏 姚瑶

见习记者 杜玮淦

“双高”抢发“双一流”先声

前不久,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标志着“双一流”建设开始全面启动。

广东在大学建设方面已下了一步“先手棋”。2015年4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意见》,拉开广东大学“双高”建设的序幕。

2015年7月,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获选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7所高校的18个学科成为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15年9月,南方科技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等3所高校入选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

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意见》《关于加强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的意见》及实施细则。17所高校获得近300亿元的大手笔投入,推动一系列改革发展,让师生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形成高层次人才高地。参建高校共有国家级人才1209人,省级人才1280人。其中,三年来新增国家级人才545人,省级人才371人。

——打造一流龙头学科。参建高校50个学科进入ESI前1%,5个学科进入前1‰,数量创历史新高,机构数和学科数位居中国大陆高校第三和第五。

——大幅提升科研能力。2016年,参建高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4项,增长10%,8所参建高校立项数名列全国高校前100名,创历史最好成绩。

“过去是一两座高峰,现在是一片树林。”不少大学校长感叹说,“双高”建设为广东高校发展抢占了先机、赢得了时间。说起广东的高水平大学,以往人们会想起中大、华工,如今则是17所高校组成的高水平大学群。

拆掉高校体制机制“围墙”

17所参建高校如何实现超常规发展?

广东明确提出:要把改革开放作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根本动力,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教育教学、科研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推动高校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争当全国高等教育深入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先行地。

——高校教师打破“铁饭碗”。试点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华南师范大学等5所试点高校可自设岗位、公开招聘、职称评审、薪酬分配等,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学校采购科研设备更“自由”。对纳入高水平建设大学范围的省属重点建设高校的科研仪器设备实行统一动态项目库管理,凡纳入项目库的科研仪器设备,高校可自行组织采购。

——科研人员实现“名利双收”。9条具体措施创新高校科研组织管理形式、激发高校科研活力、创新高校科研评价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了高校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改革是最大的动力,最好的激励。一系列在全国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政策,让参建高校师生尝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聚变”反应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双高”建设3年来,参建高校正在输出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科技成果和新型研发机构,全方位服务广东创新驱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支撑地方经济发展。2016年华南理工大学等5所高水平理工大学申请专利4747项,为产业发展输送大量科技成果。

——支撑“卫生强省”建设。中山大学新建或接收一批高水平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新建或接收7所医院,推进健康广东建设。

——支撑南方教育高地。华南师范大学推进教育理论创新与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建立网络教师坊1600多个,10万余教师受益,促进广东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支撑广东特色农业现代化。华南农业大学与肇庆、珠海、茂名等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或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打造产学研相结合、农科教一体化的华南新农村建设服务新模式。

“双高”建设,一子激活全盘棋,未来将为“创新广东”贡献越来越多的大学力量!

权威访谈

广东高校“双高”发展具备世界眼光

广东“双高”大学建设,如何对接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哪些开创性?为此,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卢晓中。

南方日报:高水平大学建设,广东先行。以“双高”对接“双一流”,您认为这个举措有什么意义?

卢晓中:在国家提出创建“双一流”大学之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就已经率先以创建“双高”大学部署工作。所谓以“双高”对接“双一流”,我认为这两者是高度一致的,具体的项目举措都是高度契合的。

南方日报:广东高校改革经验对全国起到什么示范作用?

卢晓中:广东的高校改革一直走在前列。早在2013年,广东就出台“36条”落实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不少新尝试新做法也给全国高校改革留下不少经验。部署“双高”以后,广东高校改革稳步推进。在加强人才有序引进方面,广东开拓视野,注重从海外引进高水平人才。国家的“千人计划”、“珠江人才计划”等,都具备了世界眼光。

储朝晖:由于历史原因,广东高校发展在全国并不突出。广东近年注重引进海外高水平人才,从“投食引鸟”到“造林引鸟”转变,从政府出面到大环境引导转变,从利益导向到事业导向转变。

南方日报:广东高校如何发挥自身作用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

卢晓中:创新驱动已经不仅仅是广东的战略,也是全国的战略。高校要成为创新驱动的重要支撑,而人才肯定是第一位的。除了一贯重视的学术科研以外,还要注重人才培养,调动分配好资源,形成良好的培养环境,并促进科研成果向实质创新力的转化。

第一现场

高校超常规发展鼓励转化成果

“咚!”今年4月,暨南大学教授周振敲响钟声,他创办的企业广州禾信仪器正式挂牌新三板。

周振是受学生追捧的“明星”教授,也是上市企业董事长。他研发了8种不同领域的质谱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也创办了国内首家专业生产质谱仪器的企业,实现了产、学、研、用一体化。

“现在大学教授有成果就可以大胆转化。”周振笑着说,公司迅速发展、快速上市,得益于暨南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大刀阔斧改革。学校下大决心、花大力气鼓励科研成果转化,破解产学研“两张皮”问题。

而在佛山,建陶产业敢于开辟国内陶瓷行业自动化生产市场的勇气,源自佛山南海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的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该研究院院长杨海东说,这家由广东工业大学与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共建的研发机构,以项目合作、落地孵化为抓手,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160多人,建立精密装备、机器人和3D打印三大研发中心,研发创新产品超过60项,申请专利近400多件。孵化的新鹏机器人公司创办不到3年时间,销售额便超过亿元,成为国内卫浴行业打磨机器人的翘楚;韦达尔团队研发了面向电子、汽车等行业的等离子设备,其性能提升两倍,能耗和成本均下降50%,填补了国内设备技术的空白。

关键词:广东 高校
  • 广东教育经费投入全国第一 高校毕业生18年涨10倍

  • 广东药科大学获2018年广东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比赛集体项目一等奖

  • 高校排名出炉!广东高校前三名是它们,和你想的一样吗?

  • 赛莱拉与广东医科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 广东省大学已高达152所,这所大学拥有独特的专业。你知道么?

  • 广东提前批专科及专科层次卫生专项计划录取结束

  • 站外阅读

    热贴排行

    最新发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