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发布了《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及独角兽企业榜单。在这份榜单中,作为全国经济大省的江苏省,独角兽企业仅占2席。“独角兽”是指成立10年以内、估值超过10亿美元、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的企业。近年来,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迅猛。独角兽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强,成长周期较短以及爆发式增长的重要特点。在经济增速下滑的今天,独角兽企业体现着新经济的增长动力,对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等有重要作用。
1
2016年的独角兽企业主要集聚在哪儿?
国内外评价机构对独角兽企业的发展都十分关注,国外四大权威机构Fortune、Visual Capitalist、CB Insight 、TechCrunsh分别公布了全球2016年独角兽企业榜单。对四家榜单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可以对全球独角兽企业的分布情况有个初步了解。2016年全球独角兽企业252家,排名前十的企业估值之和占总估值的37.2%,其中百亿美元估值企业15家,蚂蚁金服以600亿美金估值的绝对优势雄踞榜首。从行业分布看来,电子商务、互联网软件、金融服务是独角兽聚集的三大行业,总占比近50%。从区域分布来看,252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全球23个国家,数量最多的是美国(137)、中国(63)、英国(10)。
《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提出中国独角兽企业标准为: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获得过私募投资且未上市;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根据这个标准,2015年我国独角兽企业只有70家,而到了2016年已达131家。131家独角兽企业4876亿美元估值,企业平均估值37.2亿美元,其中技术驱动型占绝大多数,104家产生在国家级高新区。整体来看,我国独角兽企业具有规模大、行业领域新以及分布相对集中的特征。
从行业分布来看,我国独角兽企业分布于18个行业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文化娱乐、交通出行四大领域,占比分别为21.73%、12.3%、12.2%和10%。
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独角兽企业区域集中特征明显,“北上深杭”成为主要聚集地。目前我国已有16个城市出现了“独角兽”企业,其中北京(65家)、上海(26家)、杭州(12家)及深圳(12家),共占中国独角兽企业总数的88%。其他城市中,天津产生3家,广州、武汉各有2家,宁德、贵阳、南京、青岛、苏州、香港、长沙、重庆、珠海各有1家。湖南、重庆等西部省份出现独角兽企业,打破了沿海城市对独角兽企业的专有局面,让经济后发地区看到了互联网对地域发展的新促进。
江苏省尽管经济实力雄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居全国前列、软件行业突出,但独角兽企业孕育情况却并不乐观。在中国2016年上榜的131家独角兽企业中,江苏仅占两席: 苏州信达生物制药、南京孩子王。前者属于大健康行业,创立于2011年,估值10亿美元;后者属于电子商务,创立于2012年,估值10亿美元。
经济体量排名全国第二的江苏,与广东浙江拥有相似的产业结构,却在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上与广东、浙江相去甚远,仅能与处于中部、经济后发的湖北省勉强持平。横向看来,江苏省缺乏大企业在行业内的带动,例如阿里、华为、格力、海尔等;纵向看,也没能培育足够的独角兽企业,而独角兽企业或将成为未来的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培育本土独角兽企业对江苏未来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的任务。
2
现阶段江苏独角兽企业为何难以成“群”?
北上深杭之所以能够成为独角兽企业的聚集地,与其良好的创业环境及资本环境密不可分。北京独角兽企业受惠于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上海独角兽企业60%集中于“互联网+”产业,顺应了上海从“消费互联网”进入到“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深圳的独角兽特点为技术驱动型,具有技术门槛的竞争优势;杭州独角兽企业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为主,阿里生态圈是其中枢神经。四个城市要么是雄踞前列的一线城市,要么拥有主导生态的互联网巨头。面对行业和地域高度聚集的独角兽群体,江苏显示出明显的劣势:
(一)独角兽更大概率出现在超大规模城市中,江苏13个省辖市城市中多数规模仍不够大,区域整体城市化程度不够高。在超大规模城市中,资本、技术的聚集、创新更容易发生。江苏试图将南京、苏州打造出独角兽企业生态圈,但苏州主城规模仍不够大,南京城市现代化程度仍不够高。超大规模的集聚,信息外溢必须跟城市现代化进程相联系。人口聚集少,内在需求少,创新的动力也就不足。从技术革命的逻辑上来看,对比第一波技术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第二波技术革命德国汽车革命,现代意义上的技术革命不一定是工业的专业化,而更多的是城市人口的聚集,尤其是信息、知识的聚集。
(二)创新创业多与一流大学挂钩,江苏虽重点高校云集,但一流大学偏少。美国硅谷模式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与一流大学的互动发展。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大学等多所高校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高校雄厚的基础研究成为硅谷技术创新的源泉,技术成果不断输送给硅谷;而硅谷企业的实际经验又能及时回馈到高校科研中,形成良性循环。在北京、上海、浙江,一流大学云集,并且理工科作为强势科目,能直接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人才输送及科研成果的支持。而在江苏,一流大学仅南大一家,并且南大的强势专业普遍偏理科,难以直接转换成企业创新的科研成果。
(三)江苏缺乏科技研发中心,难以将高校的顶级科研直接转化为成果。从高校的顶级专利技术,到技术驱动的独角兽企业形成,中间有一个重要的环节——科技研发。研发中心能够促使知识、科技的转换,形成创新创业链条,创业企业才有机会在研发上下游进行创新。江苏缺乏高级研发企业,无论是高科技研发人才或是研发总部,都不在以南京为核心的地方。目前南京最强的研发中心包括华为、中兴、电力电网等,但从上一波独角兽企业的行业浪潮来看,互联网、金融、需求响应等,都与这些研发方向无关。
(四)在独角兽企业成长最快的领域内江苏缺乏自身优势,缺乏巨头带动,互联网经济不够发达。从国内外发布的独角兽成长情况看来,成长最快的独角兽企业集中在中国、美国两国,主要涉及的领域为电子商务、交通出行、软件及互联网金融等领域,而在这些领域中,江苏优势并不十分突出。江苏作为软件业大省,2016年软件业收入总量在全国省份中居第一,但仅有6家企业跻身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榜。从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城市电商发展指数排名中,江苏处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地理位置,13个省辖市却无一挤进榜单前十。缺少行业领域内举足轻重的龙头骨干企业,致使江苏省难以从软件大省向软件强省跨越。
(五)缺乏独角兽企业孵化平台。平台型企业业务拆分孵化成为中国独角兽企业的重要来源,2016年中国131家独角兽企业中,由平台孵化而来的共计31家,占总数的24%,总估值达2182.4亿美元,占比44.7%。以阿里巴巴为例,阿里共孵化包括滴滴、美团等在内的14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达1988.5亿美元。包括BAT等在内六家重要平台孵化企业,孵化出的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以自身为中心的地区附近,例如阿里巴巴在杭州孵化独角兽企业5家。在当前企业生态化的趋势下,通过自孵化以及战略投资独角兽的方式,平台型企业能够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和更加全面的商业平台。缺乏独角兽孵化企业,江苏也就缺少了适合独角兽生长的生态圈。创业企业“白手起家”,缺乏成熟大企业的流量、渠道、变现、资源整合等相关支持,也将面临更大的创业风险,成功培育出独角兽的概率也就相对较低。
3
如何让独角兽企业在江苏快速生长?
城市规模不足、城市现代化程度不够,缺乏与一流大学的创新合作,不能及时将顶级高校科研转化为技术成果,缺乏互联网龙头企业带动,以及独角兽孵化平台的空缺等,是江苏近年来独角兽企业相对较弱的重要原因。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支持下,江苏省应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把握机遇,打造本土独角兽企业。
(一)引进高级研发中心,加强与一流高校合作,鼓励高校科研向科技成果转换。大力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扩大苏州城市规模,江苏应当引进的不仅仅是资本,更重要的是研发中心、特别是高级研发中心,从而带动知识、科技的高效转换,在研发上下游创造更多创新创业机会。加强研发中心与一流大学的良好互动,让理论和实践形成双向反馈机制。鼓励创新创业企业加强与一流院校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的良好互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江苏核心竞争力,形成具有技术门槛的竞争优势。
(二)聚焦分享经济、平台经济、智能经济三大领域,把握未来独角兽企业发展方向。互联网本身就意味着资源的共享,分享经济给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平台经济为独角兽企业提供了更广袤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商业模式转型。智能经济则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不难预测,下一波独角兽企业浪潮或将在人工智能领域。江苏是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大省,招商引资多引进世界五百强企业。然而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五百强的地位再也不是稳如泰山。江苏应当适度前瞻,引入具有成长性的企业,加大科研力度,鼓励技术创新,提前占领未来独角兽企业可能爆发式增长的领域。
(三)打造创新创业园区,培育孵化平台,形成创业生态圈。创业生态圈由于其对人力、资本、市场、技术、文化等资源的集聚,或将成为未来独角兽企业爆发式增长的重要平台。杭州与深圳分别依托阿里与腾讯形成了自身生态圈,为其孵化的独角兽企业成长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江苏可从与BAT的合作开始,以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园区为主要培育基地,打造江苏创业生态圈,吸引金融机构的入驻,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丰富的资源、周到的服务,以及高端人才的输送。
(四)鼓励科技人才创业,尤其是大学生、精英人才创业,培育中小企业家冒险精神,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投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下,结合江苏自身庞大的经济体量、优越的地理位置,把握独角兽企业发展趋势,通过引进研发中心、与高校良好互动,打造创新创业园区,加大创新创业人力资本投入,江苏跻身独角兽企业集聚地区,或将指日可待。
摘编自《群众·大众学堂》2017年第2期,原标题为《如何让独角兽企业在江苏快速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