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大咖云集江苏发展论坛诉乡情说发展
父老乡亲们,我回家了
昨天上午举行的江苏发展论坛上,10位来自科技、教育、金融等方面的大咖轮番出场,虽然每人只有短短8分钟,但诉乡情、说发展,让人感受游子们对家乡发自肺腑的热爱。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海内外江苏人都是江苏代言人
金立群
我出生在常熟,喝长江水长大,种过水稻、小麦、油菜,会养鸡养鸭,所有的农活我全会。离开家乡40多年,虽然很少回来,但始终梦系魂牵,没有忘怀。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说,江苏是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省份之一,而他是参与苏南乡镇企业发展的最早一批知识青年之一,很荣幸成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实践者。
金立群介绍,他一直致力于祖国西南部贫困落后地区的扶贫事业,帮助全世界特别是亚洲穷困地区发展建设,这一切是因为他清楚知道家乡人民是怎么受益于祖国改革开放的。
亚投行在中国的发起下设立,从最初的50多个创始成员国,到现在已有77个国家和地区加入,到今年底将增加到85个。 中国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巨大成就?其他国家加入绝不是冲着中国的钱来的,而是看到中国为全人类做贡献的诚意。如果说一些发达国家决定加入之初还对中国的倡议将信将疑,那么当银行正式运行之后,又有加拿大等国加入,这是对中国公信力投出了信任票。 金立群说,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扬眉吐气,江苏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幸福。江苏名声在外,海内外各地的江苏人都是江苏的代言人,是江苏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和使者。
美国纽黑文大学终身教授李昌钰: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家乡情
李昌钰
在江苏发展论坛上,美国纽黑文大学终身教授李昌钰深情地说: 我到过70多个国家,做过1万多场演讲,但是都没有今天这么激动。
每到一个地方,别人问我世界上哪个国家最好,我说,中国最好!别人问我哪个地方最美,我说江苏最美! 李昌钰说,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家乡情。这些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1985年,有一次从北京到如皋,先是坐飞机到上海,再从上海坐了一夜的船到南通。到了南通,又坐了一辆小车回如皋。南通到如皋这一路非常颠簸,花了4个小时。这几年一有空他就回去,每次都发现,家乡变化太大了,到处都有公路、铁路,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在提高。
李昌钰还特别提到了他的母亲。母亲家乡情结很重,她在教他们读书的同时,还经常讲一些家乡的人和事,并且一直告诉他们,家乡怎样可爱,家乡怎么重要。在美国这么多年,李昌钰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江苏,一直教育孩子们永远不要忘记是江苏人、如皋人。 所以,现在我的儿女会讲如皋话,我的孙子也会讲如皋话。
香港江苏社团总会会长唐英年:这次参会,回家的感觉更强烈
唐英年
从1978年在深圳投资开始,香港江苏社团总会会长唐英年已在内地投资了超过20个企业,他说,虽然生在香港长在香港,但一直心系家乡,每次踏上苏州、上海的土地,都能有回家的感觉,这次来宁参加发展大会,回家的感觉更为强烈。
唐英年说,近年来,江苏企业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投资大幅增加,2016年共投资222个项目。江苏发展大会是省委、省政府在国家 一带一路 的战略下首次举行,江苏与香港历来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可以全面配合国家推进 一带一路 战略。比如,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江苏企业可以考虑通过香港的平台进行融资及投资,将资金 走出去 及 引进来 。此外,香港是全球服务业主导程度最高的经济体,服务业占GDP的90%以上,能够为江苏服务业发展提供经验支持和发展契机。
唐英年表示,此次参会,是他首次以香港江苏社团总会会长身份出席大会。未来,总会可以扮演更活跃的角色,加强江苏与香港的合作,例如推动文化领域的发展等。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以资本为纽带,助力江苏经济发展
柳传志
很遗憾我没有机会出生在江苏,但是根据家谱记载,我的祖宗十六代以上全部是在镇江生长繁衍,所以,我的根确确实实是江苏人。 联想集团创始人、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一番幽默的开场白引来大家一片欢笑。他坦言上台前原本准备了许多感谢江苏的话,但因为时间有限,就直奔 以资本为纽带,助力产业升级 的主题。
柳传志介绍,2001年的时候,他自筹3500万美金成立了联想控股的第一只基金,也是现在君联资本的前身,是VC即风险投资;2003年再次自筹3800万美金开办弘毅资本,是PE即私募股权资金;2010年开办了1.6亿人民币的联想之星天使投资基金。
目前,弘毅和君联两家投资公司共掌管着1027亿人民币的资金,已经投了432家企业,其中在江苏省投了60多亿、40家企业。柳传志说,中关村真正发展成为创业创新充满活力的地方,是在2000年以后,各种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到位以后,因此特别希望江苏能够更加注重资本投入的引导作用,以此促进江苏经济的发展。
美国纽约贝氏建筑事务所总裁贝建中:给我起名 建中 ,表达父亲对祖国关切之情
贝建中
1946年,我在美国出生。我的父亲给我起了一个很有革命色彩的名字:建中,以此表达他对祖国的关切之情 。江苏发展论坛上,美国纽约贝氏建筑事务所总裁贝建中告诉大家,他名字的由来。
1976年,贝建中第一次回国,去了南京、苏州等城市,至今仍记得当时国内的情景。1978年,贝建中协助父亲设计北京香山饭店。 这是我此生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工作,并和中国的同事们比肩工作。 贝建中说,这也是父亲心爱的一个项目,他一直希望能为中国的建筑师们建造一个建筑典范,不仅富有现代感,采用先进的技术,同时也能彰显中国精神。
几年前,贝建中在南京完成了一个重要的项目 南京圣和府邸酒店和六朝博物馆。他说,这个建筑物一半是酒店,一半是博物馆。它的原址是一个长途汽车站,拆除时发现了古城墙的遗址,所以才在那儿建了博物馆。
40多年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对江苏取得这样的成绩感到由衷地高兴,也衷心祝愿江苏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 贝建中说。
珠海格力电器公司董事长董明珠:苏企要敢于挑战自我,掌握核心技术
董明珠
格力电器董事长、总裁董明珠从自己企业的创业经历谈起,对江苏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出建议。她说,格力电器在发展之初,核心技术和零部件也是依赖进口,从事贴牌生产,后来依靠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格力不但创造了自己的国际品牌,而且成为国外大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正是为了走出一条发展创新之路,不久前,董明珠参股的珠海银隆在南京投资100亿元设立银隆新能源汽车电池项目,今后的发展目标也是成为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我希望今后,大家家里装着格力空调,开着银隆电动车,拿着格力手机。
董明珠认为,江苏是制造业大省,江苏的实体经济发展也需要高度重视创新,江苏企业不能满足于贴牌模仿,而是要敢于挑战自我,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实现制造向创造、 智造 转变。也希望江苏的企业家们,秉持创新精神,参与全球竞争,为江苏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品牌做出更大贡献。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发展大会让精英人才进行思想碰撞
俞敏洪
有着 留学教父 之称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发言中认为,江苏人固有的文化中有两种精神非常宝贵,一是团结干事的精神,另一个是敢于打破旧有思维的创新精神,因此,在他看来,江苏发展大会不是简单的 老乡聚会 ,而是各领域精英人才进行思想的碰撞,打破固有思维,激发理念创新,共同创造江苏未来二三十年更加美好的未来。
长期从事留学教育的俞敏洪也对江苏教育发展提出建议。他说,江苏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基础教育发达,但江苏的教育国际化水平仍然需要提升,要通过 引进来 和 走出去 相结合,一方面,引进更多世界名牌高校的教育资源,让省内来自全国的学生不出国就能接受国外名校教育;另一方面,提供指导性目录,鼓励推荐更多大中学生到海外留学深造,再吸引他们回国创业。同时,尝试创办全英文教学的高校吸引更多海外留学生,通过国际化教育,培养集聚更多国际化人才,为江苏创新发展提供更强动力。
台湾华新丽华公司董事长焦佑伦:我的两个女儿都在南京创业
焦佑伦
我是一位生长在台湾的江阴人,父亲在家经常聊聊家乡事,做做家乡菜。他口音很重,现在我只要听到乡音,就感到他在身边。 台湾华新丽华公司董事长焦佑伦说,他父亲已经93岁了,依然牵挂家乡的发展,而他的两个女儿也在南京创业,建立了青年创业品牌,为两岸创业的年轻人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面对智能化、大数据时代,江苏要转型,必须要坚持创新。 焦佑伦说,他有一个同事,原来在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奖得主。这位同事辛辛苦苦花了10年时间研究了一个课题,最后没出什么成果。在他离开学校后,导师告诉他,其实10年前,他就对这个课题结果不乐观。这个同事就埋怨导师,为什么10年前不告诉他这个想法,而导师的回答发人深省, 如果每个学生的课题我都提出质疑,那你们就不会有任何创新。创新也要容许失败。
焦佑伦说,我们常说山东人的大气,经常说大葱、大馒头、大白菜,而江苏人则都是小,小曲、小点、小桥流水,这充分展现了江苏人的精巧以及工匠文化的底蕴。我们相信,只要用心,善用丰富科教资源、工匠精神、文化底蕴,江苏一定能创新发展。
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洪银兴:推进供给侧改革要注重培育新产业
洪银兴
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洪银兴发言直奔主题,谈了自己对培育江苏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建议。他说,江苏以实体经济为主,但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 去 ,更要注重培育发展新动能。培育新产业的动力在创新驱动。
洪银兴说,江苏有两大优势,一是江苏科教人力资源丰富,分布在发达国家的江苏籍科学家数量众多;二是江苏企业员工素质技能较高,对新技术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强。这些资源充分有效利用,就可能形成推动江苏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新动能。他提出了三项措施:一是创新原创性、颠覆性的产业技术,二是建立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三是全球价值链上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他说,可以相信,只要培育新动能的方向明确,创新的驱动力充分发力,江苏科技和产业的创新一定能占领全国乃至世界的制高点。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感谢江苏高校对我实验的支持
丁肇中
论坛上,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名誉院长丁肇中却谦称自己 受的教育不多 ,幽默地说自己在中国读的最高学府是南京南昌路小学。他现在的工作是国际空间站收集宇宙射线,探索宇宙的结构和起源。丁肇中的实验得到了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学者、机构的合作,他特别感谢江苏很多高校的参与和支持。
丁肇中说,人们常常会忘记,科学家是出于对自然界的好奇心而进行孜孜不倦地探索。今天的许多重要应用,来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量子力学等重大发现和发明。 有许多人问,做那些实验有什么用处?其实,如果没有这些基础研究,就没有今天的科技成就。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毛庆刘晓张璐吴明亮许琴
摄影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崔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