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毕业季终归是有一点遗憾的
就像一支曲子未达高潮,便至尾声
5月27日,北京化工大学举行学生返校复课疫情防控演练,为学生返校复课做准备。图/ 新华
2020的迷幻毕业季
本刊记者/徐天
发于2020.6.29总第953期《中国新闻周刊》
送走交好的同学,吴晨有些恍惚。
论文答辩结束后的第三天,已有同学找辅导员签条子,很快离开封闭管理的学校,这就算毕业了。没有被刻意营造的毕业季仪式感,也没有被放大的离愁别绪。和往年送走学长学姐不同,宿舍楼里没有哭声也没有酒味,更没有秉烛夜话通宵不眠。
5月上旬,他们这批毕业生被允许分批次返校。因其他年级都未返校,昔日熙熙攘攘的校园,空荡荡的,有一种怪异的安静。学校管控很严,校园封闭管理,毕业季常见的聚餐喝酒都不必想了。在校内进出任何楼宇,都要出示健康码并测体温,食堂的餐桌、公共浴室的喷头,也都被隔板或棉布一一隔开。
学校没有组织拍集体毕业照,也不准备办毕业典礼。答辩结束,毕业生各自领走学位证、毕业证,就算毕业。吴晨想,于他而言,2020年的毕业季终归是有一点遗憾的,就像一支曲子未达高潮,便至尾声,毕业的情绪尚未酝酿,同学们已散入人海。
被疫情按下暂停键的2020毕业季,又被突然按下快进键,这对每一位毕业生、每一所高校产生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折腾的毕业季
考研最苦的时候,吴晨无数次设想过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应该怎么过。
3月研究生复试,如果考研成功了,给学弟学妹做个经验介绍的讲座。4月间写论文,5月答辩。此后直到毕业,少不了撸串喝酒,抱头痛哭。6月,穿着学士服在校园的每一个熟悉角落拍毕业照,在毕业典礼上接受校长拨穗、领取学位证和毕业证。然后与每一位至交好友好好道别,再奔向人生的下一程。
但汹涌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原本按部就班的毕业步骤从头打乱。
最先受到影响的,是研究生复试和毕业论文写作。研究生考试成绩公布得比以往要晚,复试时间也推迟到了5月中旬。吴晨一心准备研究生复试,将毕业论文写作一拖再拖。心理压力大的时候,他去问过辅导员,如果论文答辩过不了怎么办?
这恐怕是2020届毕业生的共同担忧。清华大学应届博士毕业生张立接到延迟开学的通知,是在1月26日。几天后,学校收集毕业生意见。系里的同学大多数提了同一个要求,希望能延迟论文送审的截止时间。
按照校历安排,研究生毕业论文送审始于2月24日,截至3月30日。清华大学对此作了修改,将送审的截止日期往后延了两周,审查时限则从三周压缩成两周。一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撰写论文,一方面又尽量不推迟大家的毕业时间。
考虑到会有同学因疫情影响无法按时完成学位论文,学校将原定的研究生统一在7月毕业,改为分两批,在8月增加了一次毕业及学位审议。国内的不少高校,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在内,都新增了8月的研究生毕业批次。
虽然要在家完成论文写作,不过张立在寒假前已做完实验,没什么大碍。有的人则不然,他的一位同学还需要用学校的大型计算机做运算,不得不请系里的老师帮忙,远程计算了三个月。
这样的“折腾”在这个毕业季并不罕见。一名建筑系毕业生在寒假离校时,未带电脑回家,随着返校时间不断推迟,他的毕业设计最终手绘完成。一名刚入职不久的中文系教师,第一次带毕业生,所有论文修改意见都是手写拍照发给学生。一名给排水专业毕业生因家中没有参考书,毕业设计进度缓慢,指导老师为大家四处找电子版书籍,费了不少心。
2月底,清华大学给应届研究生毕业生开网络讲座,关于疫情期间论文如何送审、怎样申请答辩,并与其他4所985高校先后提出,要对春季毕业的研究生进行网络视频答辩。这一方式很快在全国铺开,并延续至夏季的毕业季。
作为清华大学夏季第一批毕业的研究生,张立被要求在5月27日前进行线上答辩。5月中旬,上交论文定稿的同时,他和同学开始约数位答辩委员会老师。清华大学对网络答辩的要求是,如无特殊情况,老师们应在清华校内的会议室现场,学生则可以在家。因此,云答辩除了要统筹诸位老师的时间,还需祈祷答辩期间十分紧俏的学校会议室也能顺利预约上。
此外,张立还要协调此前从未想过的诸多琐事。比如,两位外校老师当天要进封闭管理的清华参加他的答辩,他需要提前收集他们的身份证号、健康状况、车牌号等信息,由学院交给保卫处,当天放行;还有一位老师在参加答辩前要出差,回京后是否需要隔离、能否进清华参加答辩,张立又打电话咨询了一圈。
答辩那天,他起得很早,特意穿了西装,将书桌抬到客厅正中间,背景墙上的书画、挂件几乎都被取下,希望给答辩老师留下整齐大方的印象。按照惯例,学校的答辩场所会挂一条横幅,上书“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有的同学就在家挂了一模一样的横幅,增加仪式感。他没挂,但家人在答辩顺利结束后,为他捧来了一束鲜花,以示庆贺。
准备了一场盛宴,宾客都没来
5月上旬,全国不少高校陆续允许毕业生返校。清华大学通知,6月6日起毕业生可分批次返校,需提前申请确切返校时间,并在返校前一周提交三项材料,包括健康码、14天内的行程证明以及核酸检测结果。张立申请了6月15日返校,最终得以回到熟悉的校园,穿着学位服,与熟悉的一草一木告别。
不过,他的一些同学则没有那么幸运。因北京再次出现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全市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二级,从6月17日起,北京高校的毕业生们全部停止返校。学校将通过线上办理、远程服务等方式,为毕业生安排离校工作。
中国地质大学的硕士毕业生lemon几天前才接到返校通知。疫情蔓延时,她想着,毕业前总是能回去一趟吧?宿舍六个姑娘一边忙着答辩,一边在微信群里讨论购置什么衣服、化什么妆、在学校的什么位置拍毕业照,也提前约好了导师,要在食堂里吃顿告别饭。这是最忙时候的精神支柱。
接到返校通知之后,lemon立刻买好了6月底的赴京火车票。没想到,6月17日凌晨,班长在微信群里发布通知,所有人停止返校。遗憾多得数不清:没能去实验室和导师好好告别;没能和宿舍的姐妹们再聚一次;学校统一打包大家的物品,会不会损坏丢失?
空置了半年的北京众多高校,原本都为毕业生返校做了十足的准备。北京大学在东门入口打出标语:“欢迎回家!”北京化工大学设置了毕业生签名墙,校园里立着一排字:“归来仍是少年”。北京交通大学在地面铺设了形似铁轨的装饰画,从建校的1896年通往2020年,火车票上印着一趟G2020次高铁,从北交大开往锦绣前程。一名毕业生在微博上感慨:“学校已经布置好校园,就等我们回去参加最后的毕业典礼,等来的却只是空空的校园。”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原本也精心准备了毕业典礼,但北京疫情“复燃”,只能临时改为“云告别”,校长计金标感慨:“这种感觉就像,原本准备了一场盛宴,最后宾客都没来。”
北京高校众多,疫情再次出现反复后,北京各高校毕业生,有可能成为国内仅有的不能返校的毕业生。6月21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透露,“9月开学之前,高校毕业生再次返校可能性很小。” 无法返校,毕业生的行李怎么办?这是个难题。李奕表示,高校工作要避免简单化和一刀切,要一对一点对点与每一名毕业生沟通,一人一策做好工作。有的学校,已经采取网络直播方式帮毕业生收拾行李。
因疫情防控的需要,国内很多学校都取消了线下毕业典礼和集体拍毕业照,毕业流程一切从简。在疫情风暴中心的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要求毕业生分两批返校。学生们6月8日或6月13日到校,领取学位证书,打包行李,两天后的6月10日或6月15日必须离校。并且,每个宿舍每批次只能回来2人。
6月11日,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内,老师组织毕业生拍摄毕业照。6月中旬,武汉高校毕业生陆续返校,在学校短暂停留后将很快离开校园。图/IC
无法穿上学位服体验毕业拨穗,将是人生中的一个遗憾。有人说:不管云视频多牛,还是取代不了毕业典礼的亲身体验所带来的仪式感。许多高校在探索,如何尽量弥补毕业生心中的这份遗憾。清华大学表示,2020届毕业生可选择在今后任何一年返校参加一次学位授予仪式。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素来注重毕业典礼,把它当成师生间的最后一课,也是一场正式道别。副书记孙琳说,学院对不同形式的毕业典礼都做了预案,并筹备了毕业短视频、订做了毕业纪念礼,送别这届特殊的毕业生。东北有句话,上车饺子下车面,送别之际,要吃一顿饺子。哈尔滨理工大学准备给每位毕业生发一张无限期的饺子券,无论何时,母校都欢迎毕业生回来吃这顿迟到的离别饺子。
没有毕业照,是另一种遗憾。福州大学经管学院毕业生王倩将经历“返校即毕业”,按照学校针对不同毕业生的返校离校规定,她需在申请的返校日当天,办好所有毕业手续、收拾行李离校。拍毕业照自是不必想了,“正正好的年华,一生只有一次。这种惋惜感会随着时间不断发酵。”
6月21日,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毕业典礼在该校光谷体育馆举行,300余名毕业生代表现场参加,上万名毕业生则通过直播见证自己的毕业盛典。在毕业典礼现场,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毕业生与未能来到毕业典礼现场的同学通过平板电脑一起云毕业并云合影。图/IC
“没有毕业照”在6月成了微博热搜话题。山东临沂大学,一位毕业班女孩因为没有毕业照,在马路边泪崩。有人留言:没有毕业聚餐,没有毕业照,真正难过的是,没法面对面告别,说一声再见。
“本科四年对一个人来说,很特殊,也很值得回味。要是连毕业照都没有,感觉这个句号画得太潦草。”有人在知乎上发帖讨论,对注重仪式感的人来说,有什么办法可以弥补和宽慰?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一毕业班只有一名女生返校,独自拍起毕业照,虽然努力嘴角上扬,但她坦言:心里满是惆怅和难过。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2016级视觉传达系学生PS了云毕业照,毕业照里的人物是由班级每个同学创作的自画像,最后合成一张完整的毕业照。各种创意的“云毕业照”火爆网络,但不少人留言:“又好笑又心酸”。
6月21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0年毕业典礼,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受邀视频发言。摄影/张斌
被打乱的人生规划
2月,福州大学经管学院毕业生王倩与家中长辈开了一次正正经经的家庭会议。
在她的人生规划中,半年后,她本应去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继续攻读金融学硕士学位。出国求学一直是家中长辈希望她迈出的一步,这是他们人生中的遗憾,寄希望于王倩。于是,大三的一整年里,她选学校、考托福,理想高校的预录取通知书在大四第一学期的期末如期而至。她只需考出更高的语言成绩,即可入学。
疫情打乱了这一计划。托福雅思等考试一再推迟或取消,妈妈是医务工作者,也担心她此时出国有风险。家庭会议上,王倩和家人商量,决定放弃offer,立即找工作。
她早早进入了春招市场,刷了不少有关云面试经验的vlog,慢慢摸索到了面试技巧。比如,在云面试前先自行建一个线上会议室,让小伙伴帮忙看机位角度、打光效果。如果更讲究些,可以去买美妆灯,光线会让面试者显得有精神,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
王倩是幸运的,最终收到一家心仪的游戏公司的offer。而她原先的人生规划是:去澳洲读金融,在新环境里寻求不同的机遇,或许会进入某个金融机构就职。现在,已经彻底改变。
根据2019年的数据,除了北京大学毕业生中有30%会选择出国留学,大约只有二十所重点高校的毕业生留学比例超过10%,留学出国的群体相对小众。但这批怀揣着留学梦的人,却几乎人人都陷入了观望等待和转投春招市场的两难境地。如王倩这般果断转身的,不算多,不少即将去海外留学的毕业生还在等待,希望能推迟一年再入学。
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每年都有一些毕业生前往海外的合作院校深造,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学院副书记岳志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疫情发生后,学院出面与几所高校沟通,希望将学生们的入学时间推迟到明年春季。但也有的海外高校发邮件回复称:如果推迟一年再入学的新生众多,他们需和下一届申请者共同竞争,学校无法保证来年还能给offer。
过去的几个月中,与托福雅思考试同样被推迟的,还有各类资格证考试,比如教师资格证。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梁子萱在考研失利后,准备参加春招。父母希望她能从事稳定的工作,比如去政府机关或者学校。思来想去,她觉得自己的性格更适合做老师,于是一心等待教师资格证考试。
2019年,教师资格证的笔试在3月,面试在5月,足以保证毕业生在毕业前可以确定就业去向。但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已延迟到下半年。为此,国家出台规定,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实施“先上岗、再考证”。但张子萱因没有普通话等级证书,仍然无法报考老家省会城市的中小学,只得退而求其次,去线下的教育培训机构攒经验,或者去乡镇小学做代课教师。半年后,如果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她的原定计划才能提上日程。
一路试错,一路修正,适者生存的法则,在这个毕业季被实践到极致。有人形容,这届毕业生,“剑未配妥,出门已是江湖”。
学校比学生更着急
“17名各年级辅导员,当前都服务于毕业生。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各类招聘网站收集就业信息,发到毕业生的班群中。”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学工办主任陈攀表示,往年的就业工作,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就能解决。今年,全院139位老师全都去寻找招聘信息。
湖南科技大学是一所位于湘潭的综合类高校。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蒋利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按照原定计划,他们将在今年春天举行一两场500家企业以上规模的线下大型招聘会。1月发出报名邀请后,疫情前,已有将近300家企业报名。学校决定推迟开学时间之后,招生就业处也立刻将线下招聘会改为线上进行。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二战”考研。福州大学对今年5700名毕业生做了初步摸排,有300人决定“二战”。而前些年就有的“慢就业”现象,今年更为普遍。
一名毕业班辅导员说,他曾在7天内开了9个班的座谈会。“还没怎么找”“看看不行就二战”,毕业生们漫不经心的心态,让他感到压力。在找工作这件事上,学院、学校看起来比学生更着急。几乎每一位毕业班辅导员都曾劝过今年的毕业生甚至其家长,应先就业再择业。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付新超略显无奈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于毕业生就业,有种“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感觉,“学校很着急,但是学生不着急。学生的慢就业心理,进一步加剧了春招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慢就业”的比例正逐渐升高,北京大学生中这一比例在10%左右,其他地区可能更高。
“这个现象可能不是这几个月形成的,而是这两年逐渐形成,只是疫情使它凸现出来。”中国民航大学就业处教师刘阔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他理解这些学生的心态,他们成长的家庭条件更优渥,想法多样,需要进行就业观念的引导。
这种情况下,学校不得不施展浑身解数,来保证就业率。在就业率构成中,学生升学率占一定比重。福州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都对要参加研究生“云复试”的学生提供了面试指导,准备了专门的教室和硬件设备。福州大学的石油化工学院则特意拿出了五个在职研究生名额,希望录取今年在考研中超过国家线但最终落榜的毕业生,他们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读在职研。五个名额看似不多,但能将学院就业率提升2%。
疫情使各高校的就业工作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往年,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们很清楚,春招大约会有多少用人单位放出需求,最终会有什么样的签约率,毕业季的最后一段时间内应安排几场招聘会来进一步帮助学生就业。
而现在,这份笃定已经没有了。蒋利平坦言,他很难判断用人单位当前的状态是招满了,还是减少或取消了用人需求;一场线上招聘会最终能有多大的效果,以及还需要办多少场线上招聘会才能达到往年的就业率,都难以把握。
往年的这段时间,就业工作正进入收尾阶段,重点转向做毕业生派遣方案。显然,今年的进度已经落后。蒋利平预估,针对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恐怕会持续到今年年底。
福州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赵燕松也坦言,对就业工作,今年没有暑假。让他更担忧的是,这批毕业生在离校的时候,一定还有不少人的工作没有着落。几个月后,2021届毕业生的秋招即将开始。两届毕业生交织,下一年的就业恐怕会更难。
(应采访对象要求,王倩、张立为化名)
作者:徐天
责任编辑:黄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