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就上学> 资讯 > 大学 > 文章

让爱出发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三下乡”帮扶留守儿童社会实践亮点多

更新: 2019-08-13 20:39:45 |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13日电(记者 杨月 实习记者 章芸玥)下乡临别之际,村民握着实践队员的手,希望实践队多留一段时间,目送着实践队回程的车辆,久久不愿离去。近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湛江乡村振兴党员实践队在湛江分界村、上郎村、新家村开展了为期10天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九年的实地调查研究,实践队了解到目前广东省留守儿童接近467万人,其中,仅湛江地区就有近10万人。庞大的留守儿童数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时间分离带来的心理问题值得关注。实践队走访当地教育局、村委、村民及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为关爱留守儿童、振兴美丽乡村出谋划策。

调研发现,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数量较多,当地留守儿童长期与家中老人或亲戚生活,缺少父母陪伴,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因此普遍存在内心孤僻与行为叛逆两种问题。在心理表征上,比较典型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偏执、敌对、焦虑、抑郁等,在行为表征上,则以厌学、辍学、赌博、斗殴等问题居多。

调研中,不同年龄阶段的村民对留守儿童的行为、性格也有不同看法,留村的年轻家长大多表示,留守儿童一般比较调皮、身上有很多坏习惯,需要严加管教,并予以引导,避免其走上歧路。留守儿童年迈的爷爷奶奶、村内年迈的村民则相对宽待留守儿童的行为,认为虽然留守儿童从小离开父母,但是正因此锻炼出了较高的独立性,行为处事非常懂事,在家会主动做家务、干农活,也体谅家人。

面对不同年龄村民看法上存在的差异,实践队员也作出了进一步分析思考。年轻的家长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多,对于身边发生的大小事关注的手段、方式、方法较多,因此关注到负向信息;年迈的村民在家务农、闲赋,关注的重点在于家庭表现,且对儿童多有隔代爱护心理。

尽管调研结果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但是被调研的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想法非常一致,都认为自己缺乏关爱,最希望得到父母的陪伴与关心。

基于这些调研,实践队九年来有针对性地在湛江当地开展了多项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工作。为释放儿童天性,摒弃儿童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让很多留守儿童从害羞、腼腆、自卑,转变为大方、淡定、勇敢,实践队开展了多次留守儿童支教活动,开展体育武术、舞蹈、葫芦丝、绘画手工、经典诵读等不同类型的兴趣班,组织仲夏趣味运动会、禁毒防艾讲座、“祖国在我心中”升旗仪式、卫生知识讲座等。

实践队在当地各级政府、村委及爱心企业的支持下,九年累计筹集300多万元的物资。实践队有计划、有目的地统筹好物资,助力农村小学硬件设施建设,不仅建立起了图书馆、篮球场、足球场、电教室等,还建立了5个留守儿童幸福家园,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家庭温暖的避风港。

此外,“青年种苗木,早晚见成林。留下浓荫绿,福佑新家人。”实践队还开展了美化乡村生态系列活动。每年,实践队员在七月高温天下辛勤劳作,除杂草,挖树坑,不畏艰辛,为景观树的栽种腾出空间,为当地植树造林做了力所能及的努力。这些年,实践队在当地累积栽植1300棵绿化景观树。不仅如此,实践队还为乡村添置了路灯和石凳石椅,特别是在小学附近村道和校园内进行环境维护,为留守儿童学习路护航。实践队还对墙体进行“缤纷涂鸦”,在各村落累计500平方米的墙体上涂画振兴乡村、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绘画,翻新破旧墙体,也给村庄带来勃勃生机。

“青年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党员下乡,不仅是意志磨练的机会,也让我们有机会在关爱留守儿童中奉献自己的爱心与善心,为祖国奉献一份力量。”实践队队长梁雪莹对“三下乡”深有感触,她说,参加学校组织的湛江社会实践,让她收获了几个重要的关键词,一是关爱、二是感恩、三是奉献。“下乡是我们青年一代深入群众、走进基层、体察民情的途径,增强了我们对于国情、民情的认识与思考,也让我们更深刻地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大学生殷切期望。参加了这次活动,我和队员们都备受鼓舞,也坚定了投身国家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的决心,希望青年一代以拳拳赤子之心,树报效祖国鸿图志。”

据悉,2019年,是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湛江乡村振兴党员实践队在湛江持续帮扶的第九年,实践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准扶贫”政策号召,九年来,以“关爱留守儿童心理”主题调研为切入口,通过访谈、抽查等形式,走访政府、社会机构、村民等部门,累计收集调查问卷3000份。

大学排名 985大学
关键词:顺德 社会实践 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活

站外阅读

热贴排行

最新发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