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创新争先路上
-广西日报记者李新雄通讯员李晶张艳
在广西,有这么一群青年科学家,脚踏实地,不辞辛劳,在创新争先道路上奋力奔跑。他们不忘初心,孜孜以求,把科研梦想变为现实,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机械工程的女尖兵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晴虹桥影出,秋雁撸声来”这些诗句描写的就是大桥飞江而过的磅礴气势。一般人看大桥都喜欢欣赏桥的外观,而黄颖作为业内专家,每次看到桥梁脑海里思考的却是这座桥梁的预应力。因为她负责完成的GJ钢绞线整束挤压拉索体系项目已应用于200多项桥梁、建筑结构拉索工程中,而钢绞线锚固体系产品广泛应用于京沪高铁、哈大线、武广线等工程,每每经过这些凝结着她智慧的高铁和桥梁时,作为一名女工程师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我父亲是搞机械研究的,从小耳濡目染,我也喜欢跟冷冰冰的机械打交道。”黄颖坦称学机械是女承父业。1992年,18岁的她就读于广西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毕业后成为了柳州市建筑机械总厂(现为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员。
从1995年至今,黄颖一头扎进预应力技术行业的技术研发、应用及产品优化工作中,从一名技术人员成长为主要技术骨干、高级工程师。她是公司出了名的“拼命三郎”,20多年时间里,她起早贪黑,加班加点挑战一个个科研难题,啃下一个个硬骨头;她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技术有的首开先河成为国内首创,有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何为预应力技术?预应力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比如机场、体育场馆、桥梁、高铁等都需要用到预应力产品。黄颖形象地说,预应力就好比用一根绳子如何将桥梁抓得紧不打滑。
1999年,25岁的黄颖参与成功研发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HVM型锚固体系锚具》项目,并使该产品成为公司的第一大主导产品,从2000年的年产100万孔升至目前年产2400万孔,世界同类产品销量排名第一。该产品备受国内外市场青睐,很多大型重点工程如三峡电站、上海磁悬浮列车、武广高铁、南水北调工程等,都采用了该产品。
在国外,只有美国和日本能生产大直径钢绞线锚具。而2000年,黄颖参与完成了《大直径(Ф21.8~28.6mm)钢绞线锚固体系锚具》项目的研制与开发。与美国和日本相比,黄颖所在公司的锚具完全可以与之互换,且性能更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内首创的钢绞线成品拉索技术是黄颖的又一力作。吊杆拱桥由于桥型优美,在城市桥梁的建设中有广阔的前景。吊杆是拱桥最关键的构件之一,其可靠性、耐久性、适应性关系到桥梁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2005年作为项目负责人,黄颖完成了“GJ钢绞线整束挤压拉索体系”项目,该项目创新性地研发了隔离挤压、隔离防腐钢绞线拉索,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约200多座桥梁,年均销售3000多万元。
2012年初,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黄颖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合作,研发超高疲劳应力幅拉索体系。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黄颖一边争分夺秒地查资料,追踪学术前沿知识,一边大胆构思小心求证,以问题为导向有的放矢。最后如愿以偿完成了“500MPa应力幅耐疲劳高精度索网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该技术应用于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中,FAST工程被誉为“中国天眼”。其项目实施后为结构工程用索提供了一种高应力幅拉索体系,可广泛应用于结构建筑、桥梁拉索,提高了拉索的安全裕度和使用寿命。权威鉴定显示,项目中的超高疲劳性能索具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发明专利4项,该项目获2016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
女性乳腺健康的“守护神”
他揭开东亚地区女性乳腺癌患病低的秘密,他组建了广西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研究团队,他成功申报了广西肿瘤免疫与微循环调控重点实验室基地……桂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院长、药理学博士陈健说基础医学领域研究让他其乐无穷。
从1998年进入桂林医学院读本科,到广西医科大学读硕士再到四川大学读博士,陈健的研究步伐越走越稳健。
2012年博士毕业后陈健回到桂林医学院工作,在乳腺癌的药理研究上有了新突破。他提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非编码RNA有密切关系,而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很可能通过干预micRNA、lncRNA构成正负反馈环路,影响下游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对乳腺癌细胞产生作用。这一创新观点,对找出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共同上游靶点,从源头上阐明该类化合物对各种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提供了新思路。
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据流行病学调查,乳腺癌多病发于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而东亚地区(包括中国、韩国、日本等)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但是当东亚地区的女性移民到美国后,其本人及其后代患病率也会有所提高。研究表明,这是由于东方饮食(尤其是豆类食品)当中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的含量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东方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
相关研究表明,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雌激素主要通过雌激素受体干预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而植物雌激素,因结构相似于雌激素,可以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拟雌激素或抗雌激素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植物雌激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异黄酮类药物上,其中染料木黄酮、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是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的代表药物。
而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对乳腺癌作用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药效学阶段,并且大多数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的研究结果受体内外激素浓度、药物纯度、动物条件、仪器设备、人员操作等多方面干扰因素影响,存在着很大差异,特别是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的研究由于受到各信号通路的相互影响,从而未能找到真正作用的共同靶点,使得其开发成药品及保健食品等受到了限制。
如何突破瓶颈?陈健带领科研团队展开了长达5年的项目研究。5年勇攀科技高峰的历程是充满艰辛与汗水的刻骨铭心的过程,“拦路虎”成群结队来挑衅,陈健及团队跟难题较上了劲,屡试屡败,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科研团队终于完成了基础阶段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明确了毛蕊异黄酮等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干预不同类型乳腺癌的分子基础,并提出了其对乳腺癌细胞及其他细胞的不同作用。这对确切揭示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的共同作用靶点及今后靶向药物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往后,陈健将带领团队继续开展研究,对现有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改进不足,为临床药物开发及应用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和精确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