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下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第一期“周末智库沙龙”活动在浙江海洋大学举行。浙江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捷、浙江海洋大学副校长徐士元等校领导出席,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主任黄建钢教授主持智库沙龙会议。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政研室、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浙报集团舟山分社、《浙江海事》杂志社和浙江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处、地方合作处、科研处等单位和部门的负责人以及智库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围绕“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的舟沪合作”展开深入交流研讨,共同把脉新时代背景下的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路径,并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特色智库平台提出针对性建议。
在沙龙的主旨报告环节,浙江海洋大学地方合作处处长、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殷文伟教授提出并详细阐释了他对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沪舟合作的新观点。在他看来,长三角一体化是一个“老话题、新命题”,所谓“老话题”指的是从国家战略和学术研究层面来讲,长三角的一体化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从“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的提出到“长三角城市群”概念的提出,从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到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成立,长三角一体化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向纵深推进。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规划文件的出台,象征着国家对于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思考和顶层设计方案也逐渐清晰。所谓“新问题”值得是,在新时代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态势,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的发展蓝图已经设计完成,长三角的一体化也将被赋予新的国家战略使命。如何真正打破行政区划带来的藩篱,朝着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顶层设计目标来共同努力,让人才、信息、资金、市场等各种资源实现在长三角范围内自由流动,充分释放改革创新的巨大活力,这些都需要用全新的思维来重新审视和看待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拥有的发展机遇。
殷文伟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如果单纯从经济层面来看,其实长三角的一体化程度其实已经较为成熟。未来需要在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等领域加强协作,特别是如何解决好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上海自贸区和浙江自贸区的复杂博弈竞合关系,有可能成为长三角一体化最为重要的突破点。他表示,舟山虽然靠近上海,但是双方无论从城市等级还是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数据上来看,力量对比十分悬殊。要想全面深化沪舟合作,舟山必须加快提升城市的能级和水平,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以瞄准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积极融入“海洋城市联盟”,全面凸显舟山的海洋特色和产业优势,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全面对接上海。
“除了上海,江苏的很多城市,甚至包括安徽的一些地方,舟山其实都可以想办法加强对接协作”,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舟山群岛新区分社副总编林上军表示,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舟山除了对接上海,其实可以从更大的范围实现跟其他城市的对接协作。他提出,舟山的发展肩负着海洋经济发展的特殊战略使命,应该突破从地理区位寻找合作伙伴的固定思维,尝试从更大的视野来审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优势,从整个长三角乃至更大的范围内来寻求经济发展的更多资源支撑。
“不要总是单纯从政府的角度来考虑舟山和上海的合作,可以寻找新的契合点”,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主任黄建钢教授认为,舟山和上海的合作应当尽量淡化行政色彩,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来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在黄建钢看来,舟山和上海目前在很多领域的合作空间实际上并不小。比如上海浦东新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国家级新区层面的合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开展自贸区领域的合作,上海的崇明岛和浙江的舟山岛开展海岛开发和生态保护领域的合作,上海海洋大学和浙江海洋大学在海洋高等教育等领域的合作等都非常值得期待。
在沙龙的提问和互动交流环节,王捷、徐士元等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的沪舟合作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特别对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战略发展,提出了很多富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据悉,“周末智库沙龙”是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自2018年10月成功获批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之后,来精心打造的一项高端智库品牌活动,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国家级新区发展、蓝色经济等主题内容不定期召开主题沙龙活动,为相关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咨询参考,加快建设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水平新型高校智库。
“相对于常规的较为严肃和流程化学术研讨会活动,我们的沙龙活动的发言和讨论都可以更加活跃一些”,黄建钢教授表示,在轻松、自由的交流氛围中,可以让创新的思维更加活跃,碰撞出更多思想和智慧的火花。他表示,之所以取名“周末智库沙龙”,也是希望能够充分利用工作时间之外的休息时间,为专家学者搭建一个真正用来交流学术思想的智库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