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就上学> 资讯 > 大学 > 文章

不负责任的“高校专业盘点”越少越好

更新: 2018-10-30 13:51:03 | 红网 

刚入学,新生们大都保持着对于新环境的好奇,亲学长、亲学姐、亲辅导员们的解答还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虽然本学校、本学院的专业情况了解了,但是和其他学校的其他专业的同学比又是怎么样呢? 有求知需求,就一定有解答供给。开学伊始,论坛里、微博上、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各种以“专业盘点”为标题的文章频频出现,刷爆网络。抱着了解、调侃、炫耀等各色心情而转发的新生们不计其数,“看看,我学的专业容易熬夜掉头发诶”“你看看,这可是史上最烧钱的十大专业,爸妈,我的生活费你可看着办啊”…… 笔者以为,要是能够抱着调侃一笑的心态看看也行,毕竟现在这个社会,谁都不缺调侃和吐槽。

只有自己学会主动调剂自己,才能在不那么真、也不那么假的社会中活得畅快些。 可是在愈演愈烈的“专业盘点”中,我们却看到了另外一种趋势。新生由于初入学,普遍对于大学这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有所不适应。在学科知识和专业情况都还没有亲身体验的情况下,就被“剧透”了结局。有了初印象,新生们就丧失了自我定义大学生活的热情,按部就班照着前人已经定义好的路子走。

 “我是学设计的,我以后一定会面临无止境的加班和改图!” “我是学编导的,设备很重要,想拍好照片,要花钱!要花钱!要花钱!” “我是学新闻的,新闻人就是要无所不知,要多学多看才行,熬夜走起!” 试想一下,当设计专业的同学提前被告知将来一定会面临无止境的加班和改图,他还会好好对待和钻研初稿、认真探索设计之美吗?

当一个编导专业的孩子觉得自己的专业设备非花大量钱不可,他还会认为自己的照片拍得不好是因为自己的技术不行吗?当一个新闻专业的学生以熬夜头秃为专业光荣时,他还能明白新闻人的使命是走出去而不是熬夜浏览时事就行吗?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当保留自己定义大学生活的权利,而不是被他人的眼光牵着鼻子走。标签只会限制我们,而永远不可能是激发我们走向前的力量。可以说,不负责任的盘点就是在给初入学的新生们系上阻碍自我发展的锁链。

在历史上,盘点最初的意思是定期或临时对库存商品的实际数量进行清查和清点,以掌握货物的流动情况和库存数量。在现代信息社会,盘点则衍生出了更为丰富的意思,对于我们面临的一切事物进行归类和统计,帮助有需要的人们最快速地掌握相关信息,完成相关实践活动。在我们身边比较经典的盘点活动有:央视“感动中国”“汉语盘点”“十大假新闻”等等。可以认为,正是有了盘点和盘点者的存在,我们得以根据不同视角、深度和广度来了解这个世界。 “盘点”自身本无错,笔者反对的是,以“贴标签”为目的的无意义的盘点。

 很多论坛和公众号的撰写者们,自身并没有在某些专业学习过,只是凭借道听途说和自我揣测便完成了一次“高校专业盘点”,不负责任地进行转发和传播。专业圈子里的人看着贴上的标签笑一笑自我调侃,而刚刚加入圈子里的新生们则一头雾水信以为真。 久而久之,我们便习惯了按照他人眼中的样子活着,不必熬夜地沉溺于熬夜越熬越久的怪圈,不必大肆“烧钱”的也学会了竞争装备攀比硬件。 宣传其实也是软教育的一种,它左右着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和判定。笔者希望,不负责任的“盘点活动”越来越少!不要在新生们踏进校园里的第一步,就扼杀了他们定义自我大学生活的权利。 文/张译丹(湖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大学 高校 教育
  • 2019年民营企业与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专场招聘会

  • 6所在疆自主招生院校发布招生简章

  • 2019年继续实施三大专项计划 促进教育公平

  • 浙江这所非著名大学如何与985名校抗衡? ACM逆袭!

  • 阿卡索《熊出没》系列教材,深获用户喜爱

  • 西南交大校长徐飞:让高校不再是人生阶段性学习的驿站

  • 站外阅读

    热贴排行

    最新发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