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就上学> 资讯 > 大学 > 文章

正视贫困村“盛产大学生”背后的情怀落地

更新: 2018-08-09 18:27:44 | 中山网 

这两天,仁怀市大坝镇新田村,再次成为酒都人关注的热点——今年,该村有65名孩子考上大学。据了解,近3年来,这个省级一类贫困村共有124个孩子考上大学。相关人士分析,这个“大学生村”的形成,除了家长重视、学生努力外,近年来,当地政府在新田村的教育投入,同样促成了这个村“盛产”大学生的局面。(8月8日《贵阳晚报》)

近段时间,已被本科录取的高三毕业生们相继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毫无疑问,对于许多“再穷先要穷教育”的偏僻地区或乡村地区来说,出现一个“盛产大学生”的贫困村,非常具有正能量和标杆意义。

关于学生成绩与家庭条件之间的关系,近些年以来,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并非是贫穷可以给予学生以无穷的学习动力,相反,许多家庭的贫困更容易导致孩子的不自信、见识过少以及自暴自弃。更有数据调查反复论证,父母拥有较高的学历、家庭拥有更好的条件,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更加自信、习惯更好、情商更高、成绩更棒。这也正是为什么某省的状元写的《感谢贫穷》一文在网上传开之后,招致万般质疑的原因所在。

谁也无法否认,高考是改变家庭贫困、实现阶层逆袭的最好路径。而“盛产大学生”的贫困村的出现,再次引发讨论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生活在贫困村里,家长、村委会、学校、地方政府如何去做,才能提升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才能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因贫困受到负面影响?

情怀需要落地。贵州省仁怀市大坝镇新田村,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家长努力,村委会努力,镇政府努力,学校和教育部门努力,统战部门要努力,还有相关企业要履行好社会责任……这似乎是一些套话,但是,在改变贫困、实现家庭阶层上升这种大事面前,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在这个教育标杆中,我们感动于那些为了陪孩子上学到城市打工的家长,那些真正为了教育孩子而不惜付出所有的家长;我们感动于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在奖学金设置等方面的鼓励举措;我们感动于统战部门联合相关企业对教育的投资……对比之下,为了打工赚钱把孩子遗弃在农村并让之成为留守儿童,同时村里、乡镇上、学校里对于留守儿童不管不顾,这才是贫困之外的更大悲哀,也往往才是让贫困掣肘教育的真正理由。

“盛产大学生”的贫困村,这样的案例太少了,这甚至说明,贫困导致教育质量低劣可能仍然是大多数贫困地区的死结。希望在“精准扶贫”等政策的影响下,能有更多的盛产大学生贫困村案例的出现,也希望能有更多的贫困学生走出贫困的山村,实现人生逆袭!

关键词:大学 高校 大学生 就业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基本规范

  • 广东高校招录模式有变 两种方式上大学性质相同

  • 徐州医科大学召开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大讨论动员部署会

  • 聚焦重点环节大力提升大学生征集比例

  • 大连医科大学领导走访实践教学中心指导工作

  • 川北医学院师生在四川省2018年度大学生竞赛项目中喜获佳绩

  • 站外阅读

    热贴排行

    最新发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