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就上学> 资讯 > 大学 > 文章

高校育人质量设“量表” 探路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更新: 2018-05-04 19:38:15 | 21经济网 

5月3日,教育部党组下发通知,要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通知要求,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构建“党委统筹部署、政府扎实推动、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着力实施”的创新育人协同体系,推进实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燎原计划,开展双创示范基地、双创教育示范高校、创新创业优秀导师万人库建设,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训练。

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其中就包括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正在成为大学评价的重要指标。近期,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研究院(简称“西浦研究院”)发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育人质量排名(2018年)。排名前三的大学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而清华、北大只排在了第16位和第21位。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朱益明在5月3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育人质量排行榜的出现,体现了对高校育人的关注和重视,这种导向性价值意义十分重要。

随着全社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日益重视,一些大学已经开始进行教学和管理改革。

高校应回归人才培养核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世界高校和国内教育界认可度较高的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QS世界大学排名、THES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大都是以研究质量、学术论文数等反映学校科研实力的指标来对高校排名。专门考核人才培养质量的评选项目基本没有。

这也在导致了高校在提升大学排名的时候,忽视了如何真正去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位教育界专家告诉记者,有许多高校是围绕科研经费、科研指标办学,而不是围绕学生成长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这些大学应该反思在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等方面多大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重心、以人才培养为重点。

据西浦研究院介绍,“双一流”建设高校育人质量排名选取的是育人目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成长四个维度,各占25%的比重。

从参与排名的41所高校评分结果来看,“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育人质量综合平均分为71.3分,总体上处于中游偏上的水平,育人质量提升空间依然很大。

其中,上海交通大学以81.2分排名育人质量榜第一,复旦大学总分79.4分排名第二,中国人民大学79.2分排在第三位。排在第16位的清华大学分数为72.7分,排在21位的北京大学分数为71.4分。

从各维度的平均分来看,育人目标维度的平均分最低,仅为16.4分,这反映出高校的育人目标不够清晰,尚未形成特色。其中,同济大学、中南大学该项分数最高,都为22分。

课堂教学作为育人环节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该维度的平均分为16.6分,西浦研究院认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课堂教学还存在巨大的改进空间。

朱益明认为,人才培养必须成为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中心任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为中心而展开。

同济大学办学质量评估院副研究员樊秀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双一流”建设要落到实处,还是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如果能够把人才培养的指标加进现有的大学排名,这对国家“双一流”建设工作非常有促进作用。

如何提升高校育人质量?

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大学应该具有“研究高深学问”和“培养高级人才”两大功能,如果大学的研究工作没做好,尤其是高端的大学,人才培养也很难有突破。

“研究工作和培养人才应该是合二为一的,研究走在前沿了,人才培养就跟上来了。”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随着高校对人才培养工作日益重视,一些大学开始进行教学和管理改革。

天津财经大学从2017年开始牵头多所高校经管学科学情调查,今年的调查即将开始,通过对经管专业三年级本科生的调查,了解学生在大学期间对于学校教育环境感知、受到的挑战与激励、个体的努力程度以及成长与收获。

学生不需要对教育质量做出价值判断,也不需要对某位老师做出具体的评价,而是作为“质量主体”描述自己的大学学习活动、学习环境、学习努力和学习收获等情况。

对此,樊秀娣向记者表示,科研成果是硬实力,比较容易用指标量化。人才培养是软实力,很难用指标来反映,但是有很多学校开始注重对人才培养的量化监测。

今年3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率队到东莞理工学院调研,实地考察该校特色产业学院基地后,评价东莞理工学院是“全国新工科建设最活跃的院校之一。”

有专家告诉记者,由于工科知识变化和替代性很快,学生入校时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往往到了毕业时,已经跟不上社会需求变化,导致四年所学落后于实际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东莞理工学院正在以“特色产业学院”为依托,协同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园区等多方共同培养人才的方式,打造工科院校创新发展的样板。

东莞理工学院宣传部张友炳告诉记者,以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为例,学校会与企业共同指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搭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共同开发课程教材案例资源,共同参与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

(编辑:王峰)

关键词:大学 高校 教育
  • 2019年民营企业与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专场招聘会

  • 6所在疆自主招生院校发布招生简章

  • 2019年继续实施三大专项计划 促进教育公平

  • 浙江这所非著名大学如何与985名校抗衡? ACM逆袭!

  • 阿卡索《熊出没》系列教材,深获用户喜爱

  • 西南交大校长徐飞:让高校不再是人生阶段性学习的驿站

  • 站外阅读

    热贴排行

    最新发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