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后,引起社会高度重视。教育界对《意见》的解读比较多,尤其是普通高校,反响很强烈;到目前为止,企业还没有太大反应。以往关于教育的文件一般由教育部解读,这个文件是发改委解读的,这个细节非常值得注意。我们应该理清产教融合中的问题,研究企业与学校对《意见》的理解有什么差别、如何克服这种差别,以便真正做到产教融合。可以看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仍然存在着闭门搞研究、做课题的现象。当然,基础科学方面的研究虽然暂时不知道在何处应用,但我们仍然需要这样的研究,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但是95%的高校都要走产教融合的道路,这条路也是为了使大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高校如何提升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能力,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回答。
一是改变评价标准和机制。评价大学的标准不能局限于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更应该强调研究成果创造社会价值的多少。在美国,评价大学的标准之一是研究成果转化的商业价值。这不是功利,而是测量研究成果社会价值的有效维度。不应该以科研人员拿到多少课题经费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因为这些经费终究是纳税人的钱,并不能直接体现为社会价值。
二是建立健全科研成果的转换机制。现在工程技术领域热衷于申请专利。专利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应该成为重要评价维度。如何才能实现转化?研究型大学要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成果,研究课题就一定要源于实践,源于企业,源于行业,源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硅谷为什么能成功?因为硅谷周围的学校是从硅谷拿到项目,为硅谷解决发展问题的。为什么现在高职做得比较好?我国从2006年12月开始,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其中有一项是关于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高职的定位很清楚,要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服务。高职有质量年度报告,比如校企合作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等。这些也应成为普通高等学校的评价标准。
三是优势互补,形成一条完整的科研成果转化链。高职可以成为研究型大学、工程型大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的转换器或者变换器。如果只是各类学校各自为战,即普通高校做普通高校的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做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中职学校做中职学校的产教融合,不容易形成合力。产教融合可以将普通高校、应用型高校、高职院校、中职院校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转化链。应用型高校、高职院校、中职院校离产业特别近,了解产业的需求。这些学校与普通高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全教育链和全产业链的融合。职业教育可成为普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驿站、变换器或转换器,这样可以创造更高的效益。职业教育研究的领域比普通教育多,比如要研究职业科学、企业教育学、工作心理学,要研究如何在企业中为学生提供教学支撑。一旦进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阶段,教学地点就从原来的一个地点变成两个地点,研究领域从一个变成两个,这对未来教学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宽阔的空间。在转化上,普通高等院校应该放下身段向职业院校学习。
【作者单位: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