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就上学> 资讯 > 大学 > 文章

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由观

更新: 2018-03-16 00:25:26 | 中国教育新闻网 

以独生子女占多数的当代大学生,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充分享受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丰足的物质财富,并独享来自家庭的所有关怀和爱,他们理应是幸福的一代。但常常听到学生抱怨自己受到来自家庭、学校或社会的各种限制,感到自己没有自由,有的大学生由此认定自己的人生是不幸的。他们极其渴望拥有自己想要的自由,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人。什么是自由?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由观,是当前需要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大学生对自由的认识及存在的问题

在与不少大学生交谈时发现,许多学生对什么是自由的回答非常片面、主观,认为“自由就是随心所欲”“自由就是不受任何限制地实现自己的愿望”。进一步问学生你理想的自由是什么,则回答“一生有足够的钱周游世界就是我想要的自由”“无需辛苦努力就能得到一切是我追求的自由生活”,等等。可见这些大学生对自由的追求是极其简单甚至是肤浅的。这种对自由问题的认知不足,不仅导致了不良情绪产生,甚至会导致错误行为的发生。

诚然,每个人都有其自由的权利,就拿学习来说,抄袭也好,作弊也罢都是自己的选择。可是如果翘课成为习惯,抄袭成为家常便饭,在大学生群体中,如果大家习惯了这种过分的自由,没有了一种“公平游戏”的精神,一旦学生对努力的意义和分数的公平失去信心,如果放纵这种没有自律的自由,大学的评分体系可能会逐步丧失原有的功能(鞭策学习)。

“假如人生真的是一只风筝的话,从本质上讲这根拉住你的线,不是束缚你的线,而是放飞你的线。”——《自由风筝》。经过残酷的高考的洗礼,大学生跨入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大学校园。在这里,他们怀揣着渴望自由的梦想,想要挣脱一切的束缚,却忘了,就像风筝一样,他们总想斩断的那根线,实际上是帮助他们实现自由的“线”。

许多大学生貌似追求自由,其实只是痛恨被束缚,却没有挣脱束缚的能力。与其说是他们痛恨他人,不如说是他们痛恨自己的能力。尼采曾说过:“什么是自由?就是一个人有自我责任的意志。”萨特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自由使人的一生要不断的做出选择,人是注定要受到自由之苦的。因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他就必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因此,一个自由之人必须是一个有责任之人,责任也是自由的考量之一。

在当下,大学生面临自由的矛盾是:当他们以自由的名义去挣脱束缚时,就要面临新的挑战,面临安全感的失去,面临不知所措和无法自理——这恰恰又带来了更大的不自由。他们从父母的权威下挣脱获取自由,也意味着要自己亲自动手养活自己,与过去相比,无疑是自由的,但是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安全和父母给予的精神和物质的关怀。此时更多感到的是一种面对社会大潮的笨手笨脚的无力感,而不是“天下我尽可去也”的自由感。

身为大学生,他们在痛恨限制的同时,也在依赖限制。试想一下,假如你脱离限制,获得所谓完全自由,每日不必上课的同时你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完全自由事实上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同时也就意味着无限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而许多大学生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能力上,还不能接受这无限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所以,我们要使大学生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无论何种形态的自由,都有其客观的界限。随心所欲、完全不受约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巨著中,对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是永恒关注的主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争取自由的历史。人类之所以能够创造历史,是因为通过劳动创造对象、改造自然,让生命无限循环并不断升级。人能够有意识的生产创造,是人的类别性的最具有辨识度的特征。在进一步的劳动中,意识推动人类不仅为满足自身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创造,还要打破自身局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奠定了实践是获得自由的基础。自由不是空洞的口号,自由属于有生产力和创造力的人类的自由。

在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里,自由包括人的肉身自由与精神自由。精神自由源于作为对人的主体性的尊重。人可以摆脱物质条件控制,迈过生存与温饱,站在马斯洛需求的顶层,实现自我,成就自己;亦或是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拥有选择自我为或者不为的权利。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不仅对整个人类历史的自由进行探析,而且关注个人真实的、全面的、有价值的自由。认为单方面的、单向性的发展是“伪自由”。正如现实中拥有富足时间的人缺乏经济基础、拥有经济基础的人缺乏个人时间,都无法称之为真正的自由。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满足正当需要是人不可剥夺的权利,一切压抑人的正当需要,都是违背人性的,都从根本上否认了人本身。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促使人去创造、去劳动、去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人又产生新的需要,驱动人去开拓更广阔的实践领域和生活领域。

可见,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自由是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的辩证统一。特别强调人的自由从实践中获得。这一思想落实到当代,真正的自由便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约束之内,直面自己的欲望与需求,在自我创造的现实基础之上,满足自身,成就自我,享受自由。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很早就指出自由在人的生命之中的重要性。学术上存在对自由概念的不同见解,“自由”在中国古文里的意思是“由于自己”,即不由于外力而自己作主,这是对自由最浅显易懂的解释。在欧洲文学里,“自由”含有“解放”之意,是指从外力制裁之下解放出来,这样才能自己做主。而自由作为一个口号,一个奋斗目标被提出来,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追寻自由的历史源远流长,自由是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仅从我国近百年的历史看,从五四运动时期到计划经济时期再到市场经济时期,人们从追求婚姻自由政治自由到衣食自由再到活动自由,“自由”的问题是在不断变化的。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自由”一词的解释是:一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某些行为不受干涉的权力。如政治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通信自由等。公民行使这些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力。自由和纪律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二是必然与自由。三是不受约束。四是自作主张。从词典的释义来看,“自由”的范围是广泛的,“自由”的主体是公民,公民个人的自由是受到法律纪律的制约,而不是毫无顾忌地、没有是非黑白的自由。

加强自由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自由观

当今是开放的时代,我们尊重个性,保留不同,支持每个人的自由最大化。正确看待自由有助于大学生看清人类发展本质,从而更好地参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进行有现实性意义的价值创造。正确的自由观是大学生调整心态,规范自己行为,抵制懒惰与诱惑的重要武器。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坚守道德法律底线,保持初心,踏实做事,最终成就自我。但是,正确自由观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参与努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1.加强正确的自由观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理性,完善人格,使人学会自我思考,追求理性、道德和精神自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认真践行习总书记的要求,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更好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现时代思想意识领域的斗争仍然存在,国内外敌对势力打着反恐、生态、时尚等新话语,运用花样翻新的文化宣传、文化商品形式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特别是用各种自由化思想攻击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并通过互联网使信息快速传播。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个性张扬,向往自由,面对互联网传播各种自由化思潮,如何使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帮助大学生用正确的自由观抵制错误的自由化思想,并鼓励青年人追求积极理性的自由,培养向往自由的精神;另一方面,加强法律法规、社会道德和职业伦理的教育,使学生清醒认识到真正的自由是在有明确法律道德界限之下,遵从于社会规律的自由,是在自律意义下的自由。避免大学生追求消极盲目的自由,甚至滥用自由。

2.正确处理自由和自律

对社会而言,社会个体的自由均是相对的自由,必须受到社会的约束限制。接受合理的限制,心情就舒畅;自觉遵守限制,会感受更大的自由,所以,自由与自律是统一的。自由是意志的自由,自律是理性的控制。现代社会,自律的约束力与外界事物的诱惑进行持久的抗衡。“你决定不了太阳几点升起,但是你可以决定你自己几点起。”人们逐渐意识到自律带来的益处,对于自身欲望、感情的管控需要通过理性审慎的自主、自由的选择,理性的选择要求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自律使自由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有各种选择的自由,你可以选择翘课打游戏追剧,也可以选择好好学习。但首先应该做个合格公民,基于自律,牢记八荣八耻,不做任何危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的错误行为。在此基础上的自由,才应该是大学生真正的自由。

3.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强调,有生产和创造的能力,才具备完整的自由性。任性不是自由,无知不能获得自由。

处在求学时期的大学生,精力旺盛,有理想有追求。可各种知识尚在逐步学习之中,各种能力尚需检验发挥,经济支出休闲消费仍依赖家庭的供养,大学生无论是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是对物质条件的创造,自身条件都远远达不到“说干就干,想走就走”的自由状态。

获得自由的首要条件是认识条件。即首先要有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这就要求大学生认清自己,懂得放下那些现在无法实现或很难实现的幻想,静下心来踏踏实实掌握各种科学知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所指出的,“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广大青年抓学习,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唯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认识自然、社会和自身,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社会的束缚和自身的束缚。获得自由第二个必要条件是实践条件。就是能将掌握的规律性的认识灵活的运用于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所以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身各项能力,诸如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为将来更好地放飞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打下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所关注的大学生面临的自由问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进行梳理,发掘实现自由的根本途径,目的就是对大学生的自由观加以正确引导,正面激励他们自律下的自由精神。引导他们将个人的自由追求、价值实现与承担社会责任紧密结合起来,鼓励他们打破思想束缚,调整不良心态,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自由与约束中掌握良好的度,树立起他们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理想。而这个目标,需要我们一起去努力。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新华社.习近平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6-12-8.

[3]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前夕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OL].中国青年网,2017-5-3.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关键词:大学 高校 大学生 就业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基本规范

  • 广东高校招录模式有变 两种方式上大学性质相同

  • 徐州医科大学召开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大讨论动员部署会

  • 聚焦重点环节大力提升大学生征集比例

  • 大连医科大学领导走访实践教学中心指导工作

  • 川北医学院师生在四川省2018年度大学生竞赛项目中喜获佳绩

  • 站外阅读

    热贴排行

    最新发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