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就上学> 资讯 > 大学 > 文章

上海高校晒毕业生就业“成绩单”:就业率稳中有升 去基层比例增长

更新: 2018-01-29 14:02:53 | 东方网 

mmexport1517187984759.jpg

图说:高校调研先行,招聘会实现高效双选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下同)

教育部公布的信息显示,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与去年的795万人相比,毕业人数再创新高。恰逢每年校招季,每到此时,总有“最难就业季”“史上最难就业年”这样的字眼进入人们的视线。近日,上海十余所高校陆续晒出了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从数据上看,与网上炒作的“最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高校的就业率稳中有升。应对毕业生人数增长、企业提高用工标准等诸多挑战,沪上高校都使出了哪些方法来促进就业,毕业生们的选择又有什么变化?

就业:精准实现高效双选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沪上各高校针对不同群体毕业生在就业中产生的问题,从毕业生需求入手,以目标为导向,根据就业排摸结果,对重点群体进行精准帮扶,分类指导。

去年底,上海海洋大学举行的2018届毕业生大型校园双选会上与往年有了不小的变化。学校在往年工作基础上,继续深入对供需做了调研,在企业邀约、指导学生准备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实现双方的精准对接,实现高效双选。据悉,学校开展了2018届毕业生就业指导需求调研、2017届毕业生就业调研等系列调研,并结合实际需求形成了《2017届雇主调研报告》《与会企业分析报告》等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2018届毕业生中,管理类专业毕业生有600多名,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一,这成为就业工作的重点对象。学校走访发现,企业对管理类学生的需求比往年又增加了不少。因此,在企业邀约中专门加强了此类行业的邀约力度。

为了让学生更加有针对性的就业,学校甚至辅导学生针对有意向的企业制作了有针对性的简历。2018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张茜把准备多时的简历递给了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招聘人员,人事李经理对她的简历颇有兴趣。“我们公司希望招募一些市场营销管理方面的应届生,”李经理说,“我们注重专业,也看重学生个人能力的考察。她的简历跟我们的岗位需求契合度很高,很对我们的‘胃口’。”

无独有偶,上海外国语大学通过开展毕业班辅导员例会、学生就业意愿调研、毕业生就业进展调查、就业困难学生调研等多种方式,保证全年就业指导服务“一对一”落实。据介绍,上外结合学生个人就业意愿,开展就业信息一对一推送;针对就业困难学生群体,提供简历修改、模拟面试、个别谈心、个体咨询等,做到服务精准化对接。上海海事大学通过组织职业咨询师对“新生职业生涯启蒙教育”、“大二生涯管理教育”、“大三生涯决策教育”、“大四职场适应教育”四大主题集体备课,落实全覆盖的教育模式,对学生实施精细化辅导。

mmexport1517187976516.jpg

图说:毕业生应勇敢踏出就业的第一步

创业:推出“留校创业”理念

近年来,创业持续高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了很多有梦想的年轻人以舞台。大学毕业后创业,成了不少青年人的新选择。

上海电机学院的“无创空间”提出了“大学生毕业不就业,留校创业”的理念。自2014年成立以来,在这个平台上,有的学生成功走上了创业路,也有学生收获了实践经验,为就业增添了砝码。“不是说学生从学校毕业了,我们就要把他们推出去‘不管了’。在想创业的毕业学生生活没保障,缺少团队、资金、人脉等的情况下,母校还是张开双臂欢迎他们。”周志勇介绍,“‘无创空间’会为他们发放工资及缴纳社保,创业导师负责引荐推广。‘无创空间’起到了前期保障的作用。” 大四应届毕业生则缺少项目实战及管理机会,对自己是否合适创业感到迷茫。“无创空间”就给了他们一个“试错”的机会,“我们有固定的战略合作企业,学生可以用一年时间思考并尝试,毕业后可以选择留在创客空间创业,也可以依托项目运行经验进入心仪的公司工作。”

据介绍,“无创空间”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企业客户,有“年单制”保证创业团队在这里“饿不死”。同时,面对企业项目获取与完成能力需加强的痛点,“无创空间”吸引了一批教师团队的参与。目前,“无创空间”将主要客户群体定位于中小企业,以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为自身特色,从大学生到企业家,形成了人才、资金、资源的闭环。

从另几所高校的2017年度的就业质量报告来看,选择创业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复旦大学2017届毕业生中,直接创业的有27人,涉及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和大健康等领域。上海交通大学直接创业的也有26人,其中本科生9人,创立企业23家。在东华大学,有48位2017届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创造200多个就业岗位。上海丰富多样的创业优惠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梦提供了有力保障。

基层: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

在去年12月召开的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强调,要唱响基层就业“主旋律”,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创业。曾经,毕业后去大企业大公司是很多人的选择。这几年,这一趋势有所改变,去基层一线就业创业的比例开始增长。

复旦大学通过实施“基层就业引领计划”,推进选调生等各项基层就业项目,鼓励学生到基层奉献才干。统计显示,该校2017届毕业生中,有239人赴地级市以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和社区服务等基层单位就业。同济大学通过出台“青松计划”,设立“扬帆奖”等举措,引导毕业生到“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岗位”就业,推动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该校2017届毕业生前往基层就业人数共计1451人,其中有357人前往西部就业。华东理工大学面向基层就业的2017届本科生人数为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2.10%,较2016年增加了4.96个百分点。

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统筹实施大学生村官、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使得基层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渠道;此外,由于大学生总量依然维持在高位状态,同时结构性矛盾突出,适合毕业生的岗位相对不足,尤其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毕业生普遍认为就业竞争激烈,压力较大,因此,“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正逐步转化为毕业生理性的思考和选择。

关键词:就业 上海 高校

站外阅读

热贴排行

最新发布

  • 联系我们